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全球最大聚乳酸生產基地擬本月建成投產

2021-08-16
来源:香港商报网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被譽為「人類的終極材料」的聚乳酸備受關注。日前,記者從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經濟開發區獲悉,總投資50億元的年產50萬噸乳酸、30萬噸的聚乳酸生產線已經完成土建,計劃於今年8月份建成投產。屆時,將佔據全球聚乳酸產能50%以上,成為全球最大聚乳酸生產基地。
 
    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原生物」)此間提供的資料顯示,「十四五」期間,該公司規劃在固鎮經濟開發區新建六個模塊,總產能300萬噸乳酸、180萬噸聚乳酸生產基地。
 
    其中,第一模塊即年產50萬噸乳酸、30萬噸的聚乳酸生產線將於本月建成投產,第二模塊將同步開工建設第二模塊,預計建成全球產能規模最大、產品鏈條最全、技術工藝最強的聚乳酸產業鏈條。
 
    「玉米塑料」可降解更環保
 
    依照百度百科的解釋,聚乳酸又稱「玉米塑料」,是以乳酸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酯類聚合物,具有環保、無毒、可降解、難燃、易成型等特點,可廣泛替代石油基塑料、纖維等產品,是目前國際上產量最大、應用範圍最廣、性價比最高的生物降解材料。


豐原集團研發製造的生物可降解服飾
 
    正因如此,聚乳酸在塑料業、包裝業、紡織業、汽車業、醫藥業等領域需求巨大。有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聚乳酸市場需求量將達到500萬噸,2030年將達到1000萬噸。
 
    豐原集團董事長李榮傑此前接受内地媒體採訪時指出,「經過近二十年潛心研究開發,豐原已經全面掌握了從玉米到乳酸,再到聚乳酸的發酵、提取、聚合技術及下游聚乳酸纖維和聚乳酸塑料製品的全產業鏈生產技術。」
 
    他表示,使聚乳酸材料逐步替代傳統石油基塑料和化纖,消滅白色污染,實現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是豐原集團的理想,也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所應該承擔的責任。
 
    據了解,自2000年以來,豐原集團累計投入了研發資金超過10億元,持續開展菌種、發酵、提取、聚合等技術研發,以及拉絲、紡紗、注塑、吹膜等聚乳酸工藝研究,已授權發明專利500餘件,發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2項,醫用級、擠出級、注塑級、食品級等近10個牌號聚乳酸產品性能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打破了美國嘉吉、法國道達爾等國外龍頭企業技術壟斷。
 
    豐原生物助力「無塑」奧運
 
    去年8月中旬,豐原集團年產10萬噸聚乳酸項目一期5萬噸項目建成投產,成功下線聚乳酸粒子成品。此舉標誌着中國首條從玉米原料到乳酸、丙交脂、聚乳酸的全產業鏈生產線實現量產,也讓豐原集團坐穩聚乳酸行業頭部企業的交椅。
 

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合作對接會在蚌埠舉行
 
    目前,豐原集團已建成年產60萬噸澱粉糖、8.5萬噸高光學純乳酸、5.3萬噸聚乳酸等多條生產線,聯合下游企業開展發泡塑料、薄膜製品、注塑製品、片材製品、日化用品、家紡用品、母嬰用品、環保板材等應用產品研發,上市聚乳酸製品超過200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豐原生物已與北京冬奧組委簽約,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應商。雙方簽約後,豐原集團將提供生物可降解餐具和相關支持服務,助力冬奧會打造「無塑」綠色奧運。
 
    此次供應的生物可降解餐具均為聚乳酸製品,經過微生物參與,它們將變成水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重新回歸自然界。豐原集團副總經理陳禮平透露,奧組委對北京冬奧會供應商和贊助商要求非常嚴格,他們全力投入,對生產車間進行標準化認證,認真做好產品檢測,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蚌埠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瞄準千億級
 
    隨着豐原聚乳酸生產線等重量級項目的加速集聚,蚌埠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形成生物可降解材料為核心,以吹膜、注塑、紡織服裝、板材等下游應用為方向的產業體系,迎來諸多政策利好支持。
 
    據蚌埠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安徽省政府去年專門印發《支持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從九個方面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蚌埠市亦採取一系列綜合措施,諸如出台《推廣應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製品防止白色污染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開展限塑試點。
 
    此外,蚌埠市實施《推進郵政行業綠色環保工作實施方案》,為全省乃至全國郵政快遞行業應用可降解材料提供「蚌埠經驗」。
 
    在近期召開的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上,蚌埠以東道主城市的身份明確提出,依託豐原集團、中糧生物、雪郎生物等龍頭企業,不斷固鏈、補鏈、強鏈、延鏈,助力產業集聚、集約、集群式發展,加快培育世界級生物基新材料產業之都。
 
    《蚌埠市生物基產業發展規劃》顯示,到2025年,蚌埠市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力爭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2500億元,建成上中下游協同配套的五大產業鏈條,發展成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集群。(記者 柏永 通訊員 和鵬飛)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