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兩會」獲悉,安貞東方醫院主體完工,將增設800個床位;18萬平方米嘉會國際醫院規劃落址朝陽園北區。2022年在持續推進大型醫療機構建設的同時,朝陽區還將新增3家可以提供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實現43個街鄉急救站點全覆蓋,通過多種舉措滿足群眾的健康需求。
此外,朝陽區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全區核酸日檢測能力提升至35萬份樣本。截至12月17日17時,朝陽區累計接種超過404.6萬餘人,累計990萬劑。
東壩安貞東方醫院主體完工 引進國際醫院規劃落址朝陽園北區
2021年,在朝陽區五環外的東壩鄉東壩南街,一座地下3層、地上7層的4棟主樓拔地而起,這就是2021年完成主體建設的北京安貞東方醫院,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北京市以治療心血管疾病為重點的三級甲等非營利性綜合醫院,設置總床位800張,惠及周邊40餘萬居民。
同為重點醫院建設工程的垂楊柳醫院新址已正式啟用,醫院床位增至750張,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有效緩解朝陽區東南部地區百姓就醫需求。
此外,2021年朝陽區通過引進香港嘉會醫療,開始籌建一所500張床位的國際醫院,醫院以腫瘤中心、婦女醫學中心、心腦中心和骨科及運動醫學中心為核心,該項目規劃落址來廣營電子城北擴地區,醫院綜合體建築總面積18萬平方米。
2022年,朝陽區將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繼續推進安貞東方醫院、朝陽醫院東院、北京中醫院新院區等重點工程建設力度,同時將打造醫療人才梯隊,繼續實施名院長、名學科、名醫生培育工程,從建設「硬件」到人才「軟件」全方面提升,為朝陽群眾提供更專業、便捷的醫療服務。
2022年實現43個街鄉急救站點全覆蓋 社區床位達1366張
在社區衛生服務水平提升方面,朝陽區目前共運行5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89個站,基本實現了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全覆蓋,社區總床位達1366張,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血液透析等服務項目。
目前,朝陽區49家實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了家醫簽約服務中心和家醫簽約回訪中心,截至2021年11月,重點人群簽約率達99.81%。「家庭醫生簽約的重點人群主要包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孕產婦、0-6 歲兒童、殘疾人、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農村低收入家庭等。」朝陽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
醫養結合是朝陽區衛健工作特色之一,針對「一老一小」及婦女等重點人群,朝陽區積極開展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和安寧療護試點工作,深入推動醫養結合。持續優化老年人就醫環境,截至目前,全區35家醫療機構成功創建北京市老年友善醫療機構,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功創建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務示範基地。
在婦女兒童健康保障方面,朝陽區積極應對生育政策調整,完善了「安欣計劃」「安康計劃」「住院補貼護理險」三項保險的投保工作,構建了孕產婦閉環管理模式,嚴格落實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
2022年,朝陽區將持續優化完善老年健康資源配置,實現全區至少4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達標。此外,朝陽區還將積極推進全區急救站點建設,在2022年實現43個街鄉急救站點全覆蓋。
組建醫療聯合體 2022年將新增3家互聯網診療服務醫療機構
在如何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這個關鍵問題上,朝陽區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在全市率先構建了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朝陽醫療聯合體。
通過醫聯體,區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大醫院專科醫療實現串聯,三甲醫院的醫療技術輻射到基層醫療機構,居民在社區可以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形成了優質醫療資源與基層網底一體化建設,常見病、慢性病、康復期患者回歸基層就診,疑難重症患者回歸三級醫院,實現了醫療服務效率的整體提高,為分級診療建立載體和路徑。
作為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區,目前,朝陽區已實現4個緊密型醫聯體遠程影像會診中心全區覆蓋,並新建緊密型兒科醫聯體等6個專科醫聯體,在全市率先開展基層醫療機構預約轉診工作,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基層。
2022年,朝陽區還將持續完善緊密型、協作型、專科醫聯體,推動基層預約轉診工作開展,實現有效協同、良性運行的分級診療格局。同時,朝陽區將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診療方式,新增3家可以提供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讓群眾看病就診更加方便快捷,提升百姓在智慧醫療中獲得感和幸福感。
14家醫院開設發熱門診 3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發熱篩查哨點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朝陽區把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等職責要求,發揮抗疫「主力軍」「先鋒隊」作用,全面應對疫情。
目前,朝陽區儲備核酸採樣隊伍5000餘人、流調隊伍500餘人,並組建了區級醫療救助團隊。朝陽區現有14家醫院開設發熱門診,3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發熱篩查哨點,全區核酸日檢測能力提升至35萬份樣本。截至12月17日17時,朝陽區累計接種超過404.6萬餘人,累計990萬劑。(記者 楊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