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在「合肥這十年」首場情況通報會上,合肥市財政局副局長孔天華介紹該市財政高質量發展情況。他指出,十年來,合肥多項財政改革率全國全省之先,綜合治稅領跑全國。
據介紹,合肥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建立綜合治稅機制,並持續創新和完善,通過多部門的涉稅信息共享、重點稅源監控、異常信息查證,形成政府主導、財稅牽頭、其他涉稅部門齊抓共管的協稅護稅工作機制,強化稅源精細化管理,實現了房產交易、股權交易與納稅服務「稅證聯動」。
截至2021年底,上述綜合治稅平台共採集市場監管、住建、自然資源和規劃、公安等34個涉稅部門133項涉稅數據,累計超4200萬條,有效促進稅收應徵盡征,提升納稅服務便捷度。
全國首創「開門辦預算」
在年度部門預算編制中,合肥引入專家、社會中介專業組織、人大政協及職能部門開展預算公開評審,將公開評審結論作為部門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有效提升了預算編制的透明度和精準性。2021年市本級預算編制中,共分類評審項目1772個,核減率達40%。
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全面推開。合肥率先在全省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提前完成中央及省定改革目標,實現事前評估、目標管理、運行監控、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信息公開六個「全覆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出台《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辦法》、《預算績效管理考核問責暫行辦法》,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問效必問責」。
創新多渠道融資籌資模式
在保障債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2012-2021年合肥市累計發行新增政府債券971億元,支持交通、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等500餘個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設立政府母基金,廣泛吸引集聚各類社會資本來肥投資,推動22隻基金合作,計劃總規模607億元,其中母基金出資93億元,資金放大6.5倍,對接招引項目10個,總投資206.15億元;由市財政局牽頭銀行、擔保機構、平台運營公司建立四方融資服務機制,並制定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出台貼息貼費政策,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截至今年6月底,「政信貸」產品通過市風險池資金增信,累計為5336戶企業授信174.73億元,平均授信利率4.37%,平均授信周期6.9天,帶動平台入駐企業16.43萬戶,平台授信總規模近700億元。
此外,合肥率先開展專項資產配置標準體系建設。打破傳統的「基數+增長」資產配置格局,率先探索制定17個領域5746項專項資產配置標準和9類28種共性專用資產標準,對專項資產範圍、標準內容、制定程序等進行規範,「以標定量」科學編制預算,矯正單位資產配置中的「超配和缺配」偏差,實現按需精準配置,節約了財政資金。2021年職業教育等5個領域和2022年交通運輸等7個領域資產預算分別同比下降62%和27%。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6%
統計數據顯示,十年來,合肥市財政實力顯著提升,收支總量保持較快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2年的389.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844.2億元,年均增長9.6%,在長三角城市中的排名由2012年第8位提升到第7位,在全國主要城市中的排名由2012年第22位提升到第20位;全市稅收收入由311.4億元增長到638.8億元,年均增長8.8%;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572.3億元增加到1223.7億元,年均增長9.9%,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保主保重持續加強。
與之相應,合肥在全省首位度持續上升。201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佔全省比重達21.7%,2021年上升到24.1%,提高2.4個百分點。(記者 柏永 孫軍)
頂圖:合肥市財政局副局長孔天華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孫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