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部級高級別會議在武漢閉幕,會議正式通過《武漢宣言》。
《武漢宣言》是此次大會的主要成果。宣言承諾,從各種渠道籌措更多資源,以強化實施濕地公約第四期戰略計劃,並制定具有更大力度的第五期戰略計劃,在2030年前採取更有影響力的行動。
宣言承諾,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的立法和執法,並為評估和維護濕地生態系統服務作出努力;開展濕地及其生態系統服務的自然資產評估和核算;保護、修復和可持續地管理城市和郊區的濕地,酌情建立濕地公園或濕地教育中心;採取濕地保護和修復措施,以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鼓勵對泥炭地、珊瑚礁和海草床、紅樹林、高原濕地、地下水系等脆弱生態系統適當採取優先保護和管理。
國家林草局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春峰介紹,《濕地公約》至今已締結51年,但截至目前,全球自然濕地仍然減少了35%,導致寶貴的生態系統及其功能和服務受損,影響到所有個人和社區。為了促進《濕地公約》的實施,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在籌備期間就決定由中方起草、大會討論形成《武漢宣言》,來展示各方共同保護和修復濕地的積極意願。今年8月起,我國在172個締約方中進行了三輪磋商,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宣言對於建議性意見予以採納,文本措辭儘量包容、平衡、兼顧各方關切,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識,文字力求簡明扼要,最終文本得到締約方普遍認可。
王春峰表示,「《武漢宣言》是對各方促進濕地保護的共同意願和行動的匯聚,充分體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以及對全球濕地保護工作的引領作用。」
「中國履約30年以來,我們目睹了中國濕地保護方面的智慧和展現出的領導力。」《濕地公約》秘書長穆松達·蒙巴在視頻連線中說,中國目前有64個國際重要濕地,超過55%的濕地都不同形式地受到了法律保護,這是非常卓越的成就,為其他締約方提供了可借鑑的中國方案。(記者 吳超群 通訊員 趙銀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