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中华大地

【首屆江西油茶文化節媒體採風】于都縣:創新示範 油茶托起農民「致富夢」

2022-11-18
来源:香港商報網

    11月18日,首屆江西油茶文化節媒體採風團一行來到于都縣仙下鄉富坑村鍾繼紅油茶林基地,只見成片油茶樹長勢喜人,滿樹的白色油茶花隨風飛舞,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撲面而來。水泥地上晾曬的油茶果更是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配图1.jpg

于都縣仙下鄉富坑村低產油茶林基地

    油茶產業既是綠色生態產業,又是強農富民產業,更是維護國家糧油安全、助推鄉村振興的優勢產業。近年來,于都縣強力推進油茶產業發展,全縣現有油茶林面積30.95萬畝,引進江西綠中源、江西金龍山等22家規模化油茶種植企業,成立36家油茶專業合作社,培育了綠中源、耕心堂、金龍山、君盛、森茂、凱豐、益人等一批1000畝以上油茶種植示範基地,已初步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旅遊於一體的產業體系,產業鏈涵蓋一、二、三產業。

    創新開發模式 激發動力

    于都縣林業局局長謝海榮告訴記者,「於都油茶產業發展基地規模大,油茶企業多,示範帶動強,產業政策好,我們都充滿信心。」

配图2.jpg

于都縣林業局局長謝海榮接受記者採訪

    為讓油茶產業真正成為「富民產業」,于都縣探索了5種產業開發模式。一是「五統一分」模式:即「統一流轉、統一規劃、統一整地、統一購苗、統一栽植、分戶管理和收益」,以政府為主導,村組為單位,將分散的林地集中起來,將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的農戶組織起來,基地統建,利益共享。二是「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全縣22家油茶規模化種植公司採用與當地貧困戶簽訂務工合同、吸納農戶在基地務工等形式,帶動當地農戶持續穩定增收。三是「低產改造+農戶」模式:利用改造老油茶林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動員農戶實施低產改造,實行財政扶貧資金普惠制獎補。四是「合作社+農戶」模式:油茶企業依託現有基地組建合作社,吸納基地所在村農戶以林地或資金入股基地,合作社每年按保底收益支付給農戶,確保農戶長期穩定增收。

    「鍾繼紅這個基地算我們的第五種模式,也就是家庭農場模式,承包流轉一部分土地,規模在100畝左右,夫妻倆共同經營。目前我們很多都是這樣的油茶種植基地,經營效果也比較好。」于都縣林業局產業發展股的嚴海生告訴記者。據統計,該縣共有1676貧困戶通過發展油茶產業擺脫貧困,實現永久脫貧,如今油茶又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讓農民分享到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在當地老百姓心中逐漸形成一個基本共識——「如果要致富,就種油茶樹;鄉村要振興,就種油茶林」。

    推動科學種植 油茶成「養老樹」

    科研滯後、資源分散是油茶產業發展的兩道坎。于都縣先後引進綠中源、金龍山等大型油茶企業前來投資,促進油茶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該縣還在縣工業園區專門規划了糧油產業園,用於油茶產業科研,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強有力的拳頭產品。

配图3.jpg

鍾繼紅夫婦家庭式管理經營油茶基地

    同時,于都縣與江西省林科院簽訂了油茶產業技術支撐協議,邀請油茶專家對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併到實地進行技術指導,提高科學種植管理水平。「一剪下垂枝,二剪交叉枝,三剪重疊枝……冬吃金夏吃銀,油茶施肥的時間很重要……」短短兩年時間,鍾繼紅就從「門外漢」變成了「土專家」。

配图4.jpg

鍾繼紅向記者展示油茶基地的相關機械化設備

    「我這裡正在建設贛州市油茶資源高質量培育示範基地,前段時間我們買了很多機械化設備,修建蓄水池,建設水肥一體化設施,還正在安裝油茶籽傳輸設備……」鍾繼紅津津樂道告訴記者。

    據了解,該基地自贛州市政府下發《贛州市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以來,市、縣林業技術人員經常到基地開展技術指導和送科技下鄉,深入基地面對面、手把手地對經營主體進行密度調整、整形修剪、品種優選、科學搭肥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基地油茶掛果、護果狀況得到明顯改觀。2020年鮮果產量翻倍,畝產鮮果456斤,畝產茶油29.6斤,2021、2022連續兩年畝產鮮果達到750斤/畝以上。鍾繼紅笑着說:「感謝黨和政府,支持我們這些種植戶,現在一年比一年增產,有一份收入在山上,油茶成了我們夫妻倆的『養老樹』了。」(記者 林穎萍 郭美勤 黃凌媛 圖 徐暉)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