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由國資委新聞中心指導、中交集團主辦、振華重工承辦的「二十大精神進國企」之「交築·大國重器」媒體開放日在振華重工長興分公司成功舉行。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新聞社、鳳凰衛視、香港商報、上海電視台、解放日報、新民晚報、證券時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匯聚現場,關注振華重工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發展成果。
中交集團黨委工作部部長田菊芳、副部長查長苗,上海市長興島開發辦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蔡瀟飛、上海市崇明區生態環境局長興分局副局長茹建俊、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秘書長楊建生,振華重工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王成出席媒體開放日活動。
田菊芳在講話中指出,作為特大型中央企業,中交集團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公司向數碼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交通運輸裝備、港口機械、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為推動全球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田菊芳表示,而作為中交集團裝備製造板塊的核心企業,振華重工以「全球貿易之臂」連通東方海港與世界,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港機設備製造商,成為我國「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
據悉,由振華重工打造的一批「大國重器」,在港珠澳大橋、上海洋山港全自動化碼頭、肯雅蒙內鐵路等多個海內外超級工程中驚艷亮相,填補了一批我國重大核心施工裝備領域的空白,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定義了中國製造和中國基建。
王成向媒體記者和來訪嘉賓致歡迎辭時表示,今年是振華重工成立三十周年,作為中交集團裝備板塊的主力軍,振華重工主動將自身發展與國家、行業以及中交集團的發展相融合,參與國家重點工程建設,致力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以「大國重器」澆築中國製造的名片。他強調,此次媒體開放日,正是希望以開放的姿態,通過媒體的窗口,讓各界朋友認識、了解振華重工。
開放日期間,媒體記者與來賓現場參觀了展現綠色製造和低碳環保成果的環境監控中心、雨水收集處理系統和油漆車間,以及展現智能製造應用的250米大梁專業化車間、箱梁智能製造車間和0#海工碼頭。期間,來訪嘉賓還登上岸橋及29樓觀光平台,一覽長興基地的壯觀景象。
參觀期間,媒體記者對振華重工近幾年來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對廠區設備技術、環保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在廢氣治理、水污染治理、危廢管理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進行了深入了解。
座談交流中,記者了解到,振華重工自主創新並不斷打破國外核心技術壟斷,打造了諸多「國之重器」「國之利器」,為國家發展和行業進步提供裝備支撐。先後研製了世界首創大淨高比低姿態岸橋、最大的超大鵝頸式岸橋、規格最大的折臂大梁岸橋、3E-plus岸橋,世界最大自升式海底拋石整平船、世界最先進自航絞吸式挖泥船、世界最大起重能力2000噸海上風電安裝船、世界首創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第四代自動化碼頭、海上換流站、環保卸船機、水下機械人等一系列創新碩果。
近年來,振華重工在智能製造領域不斷探索,先後試點建設了20個自動化工作站、智能化生產線和智能製造示範車間等,基本涵蓋了主要產品的關鍵製造流程和工序,取得了一定的示範性成果。未來,振華重工將着力開展智能製造轉型頂層規劃,圍繞過程智能、裝備智能,以高效率、低成本、短周期為目標,建立起高度柔性、全局協調、快速反應機制,打造具有振華特色的智能製造新模式。
針對如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媒體記者關注到,中交集團近年來全面落實「雙碳」行動,積極投身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堅持以綠色低碳轉型支撐保障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為實現高質量「兩保一爭」戰略目標註入強大動力,綠色發展也呈現出勃勃生機。
振華重工今年印發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致力於碳減排路徑和措施的探索研究。一方面通過能源替代、能效提升、綠色電力等措施減少自身生產製造和運營中的碳排放;另一方面,通過打造低碳綠色產品等推動價值鏈碳減排,同時參與建設上海洋山四期、廣州南沙四期、欽州港、青島、新加坡大士、意大利瓦多、以色列海法等全球約70%的自動化碼頭項目,通過技術革新不斷為全球碼頭系統性減碳提供有效實現途徑。
座談期間,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秘書長楊建生表示,振華重工這幾年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紐帶,在做好將政府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及時傳遞給企業的同時,也會及時聽取企業對環境保護方面的訴求,助力企業發展。
振華重工的合作夥伴德國西門子全球港口起重機業務拓展總監Mr.Gerhard Fisher先生通過視頻表示,振華重工一直保持着卓越的業務成績和強勁的增長態勢,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的岸橋設備主要由以振華重工為主的製造商提供,振華重工的成功製造案例遍佈世界各地,從岸橋設備、自動化軌道吊設備到自動化輪胎吊設備,振華重工通過辛勤努力和對創新永不停止的探索,才取得了優異的成就。(記者 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