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媽媽孕21周突發主動脈夾層生死一線,主動脈一旦破裂,母子生命堪憂。
近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 )心血管醫學中心魏民新教授心臟大血管外科(以下簡稱「心外科」)團隊,聯合體外循環、麻醉、影像、產科、新生兒科、心血管重症監護室等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爭分奪秒為孕21周主動脈夾層患者蕾女士(化名)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升主動脈置換+冠狀動脈原位移植(Bentall)手術,成功「拆彈」,保母子平安。目前蕾女士已順利出院,等待寶寶誕生。
患者(左)和正常人(右)CT影像對比
命懸一線 孕21周突發主動脈夾層
日常閒暇時,小蕾總是下意識用手輕觸腹部,感受着肚子裏21周小生命的活力與悸動。這天,下胸部突然傳來一陣陣針刺樣的疼痛,持續不能緩解。小蕾的家人很擔心,趕快將她送至家附近醫院的急診科,超聲結果顯示主動脈根部瘤。
主動脈根部瘤是指動脈瘤累及主動脈的竇部、瓣環,以及升主動脈。主動脈根部瘤會對周圍的組織產生壓迫,瓣環擴大會引起瓣膜反流,也可能導致患者的主動脈壁變薄,更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夾層、破裂的情況。疾病很兇險,為了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小蕾被轉送到港大深圳醫院急診科。
心外科醫生在查體過程中敏銳發現,小蕾身材高大,手長、腿長,很像被譽為「天才病」的馬凡綜合症,而馬凡綜合症患者容易形成主動脈瘤,並且引發主動脈夾層。行床旁超聲時,發現僅有少量心包積液,沒有主動脈破裂徵兆。
到達港大深圳醫院後,小蕾的胸痛症狀已經較之前有所緩解,但她的身形和超聲檢查結果,卻令心血管醫學中心、心外科主任魏民新教授心生警惕,覺得病情可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於是緊急為患者安排進行主動脈CTA檢查。果不其然,CT結果顯示:主動脈根部瘤伴局部血腫、少量心包積液。魏民新教授依據十餘年的主動脈夾層治療經驗,明確作出孕婦「主動脈根部破裂、局部夾層」的臨床診斷,必須緊急手術。
「決堤之水」 主動脈夾層隨時「引爆」
主動脈夾層是血管疾病中危及生命的急重症,是指由各種原因造成的主動脈壁內膜破裂,血液通過內膜的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而形成假的血管腔或血腫,導致血管壁分層。形成夾層的主動脈特別不穩定,極易在血流衝擊下發生破裂,一旦破裂,猶如決堤的洪水,患者從病發到死亡,只需幾分鐘。
「妊娠合併主動脈夾層在臨床上非常罕見,單純主動脈夾層的死亡率極高,妊娠合併主動脈夾層,在發病的首個24小時內,死亡率可達50%以上,並隨着時間的延長進一步增加。小蕾的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理,主動脈就會進入『炸彈隨時引爆』狀態,一旦發生爆炸,血液從主動脈破口湧入胸腔,造成大出血,失去救治機會。」魏教授說。
這是小蕾的第一胎,也承載着一家人的期盼,大家都希望寶寶能夠順利誕生。而既往報道的同類病例中,多採取「引產+子宮切除+血管置換手術」的方案,這無疑給小蕾全家人帶來沉重打擊。
在小蕾一家人強烈意願和期盼下,魏民新教授馬上組織心外科、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心血管重症監護室和醫療綜合科等多個科室專家開展多學科會診,根據目前國內外指南共識,並結合孕婦檢查情況,最終,專家組給出統一明確的治療方案:患者需立即行急診手術,爭取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小程度影響胎兒的情況下完成這場「拆彈攻堅戰」。
箭頭所示即主動脈破口(港深醫信)
爭分奪秒 多學科聯動保母子平安
手術由心外科魏民新教授主刀,麻醉科團隊維持患者生命體徵及控制麻醉深度,體外循環團隊保證患者器官灌注,產科團隊隨時待命評估胎兒情況,心臟重症監護團隊為患者術後監護隨時做好準備。
從早上11點到下午4點,十幾位醫護人員奮戰5個多小時,在淺低溫體外循環下為小蕾進行了「主動脈瓣膜置換+升主動脈置換+冠狀動脈原位移植(即Bentall手術)」。術中證實了小蕾的主動脈根部有一個3cm的破口,外圍僅被一層血腫包裹,正不斷滲血到心包腔,這正是一切的「元兇」!
從發病到確診到手術,歷時不到24小時,正是這場爭分奪秒的搶救,小蕾術後恢復非常順利,手術當天就脫離呼吸機及氣管插管,並很快從重症監護病房轉回了普通病房,術後腹中胎兒的各項生命跡象也都顯示良好,目前已康復出院。
「撕裂樣胸痛是主動脈夾層最常見的症狀。但女性在懷孕後,因腹腔負擔增大,常伴有胸背部疼痛,所以很多孕產婦會忽視主動脈夾層引起的撕裂樣胸痛,誤以為是正常妊娠反應,以至於錯過最佳治療時期。」魏民新教授介紹,「一定要做好孕前檢查,注意孕期血壓,特別是在懷孕中後期,妊娠高血壓發病率升高,如控制不好將直接增加主動脈夾層的發病風險。孕婦夾層風險更高,一定要儘早手術,替換病變血管,才能儘早挽救孕婦及胎兒生命」。
生命不止,生生不息,期待着小蕾的寶寶順利誕生那一天!(記者 林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