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中华大地

重慶穩中求進繪「新重慶」發展藍圖

2023-01-17
来源:香港商報網

    今年重慶兩會期間,「新重慶」成為熱詞。14日,重慶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堅持穩中求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專題記者會,重慶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記者會,共繪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發展藍圖。

    去年經濟發展呈七個特點

    據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寶權介紹,2022年,重慶戰勝了「三二一」的嚴峻挑戰。(三即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二即疫情散發多發、俄烏沖突「兩個變量」,一即持續極端高溫天氣),經濟社會發展體現出較強的韌勁和潛力,呈現「七個顯著特點」。

    一是最大限度克服旱情、火情、疫情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最大力氣穩住了經濟大盤。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助企紓困政策舉措,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500億元。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9萬億元、增長2%。二是最大努力爭取國家支持。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173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354億元,均創歷史新高。三是最大程度發揮重大項目帶動作用。全年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4104億元、超年度計劃14個百分點。

    四是最大力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160個共建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全年完成投資2336億元、實現年度計劃的127%。五是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更加強勁。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2.3%左右,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分別增長達24.3%、16%。

    六是全力穩外貿、穩外資、優環境,內陸開放能級加速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貨值增長36%。中歐班列(成渝)開行5000列以上、占全國開行總量近30%。七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不斷增強。

    趙寶權表示,2023年,重慶著力推動經濟企穩恢復提振,推動消費、投資、外貿「三駕馬車」開足馬力,爭取全年分別增長6%、10%和3%,跑出經濟恢復提振「加速度」。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2+6+X」先進製造業產業集聚提升培育行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著力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促進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迸發、實力持續壯大。

    同時,著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形成一批標誌性成果,在主動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加快自身發展,努力成為西部現代化的排頭兵、內陸改革開放的探路先鋒。著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打造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更好地輻射西部地區、服務全國發展大局。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著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已形成「多點支撐」產業格局

    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塗興永說,重慶是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經過長期建設和發展,目前,重慶市擁有製造業全部31個大類行業,形成汽車、電子、裝備、材料、醫藥、消費品等「多點支撐」產業格局。

    今年,重慶將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培育壯大、優質企業培育」三大領域,全力推進產業體系全面升級。在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將實施傳統支柱產業提升行動、先進製造業產業集聚提升培育行動、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行動。在加快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方面,加速打造「芯屏端核網」數字產業集群、實施軟件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在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優質企業方面,實施梯度培育行動、融資紓困行動、融通發展行動、公共服務提升行動。

    同時,為實現《2023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製造業投資增長12%以上」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重慶將突出抓好五項重點工作:第一,優存量,將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終端、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消費品等重點行業,突出高品質發展目標,抓訂單、拓市場、促創新、上新品,相關產業全年產值增速均達到8%。

    第二,促增量,力爭255個市級重點投達產項目新增產值1300億元以上。第三,擴容量,對標年度市級重點項目堅持定期調度,繼續組織實施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全年工業技改投資占比提高到36%以上。第四,提質量,推動領軍(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高質發展,不斷提升企業產品附加值和產業利稅率。第五,穩變量,力爭突破一批基礎領域關鍵技術和產業化瓶頸,切實穩定產業鏈供應鏈。

    第三,此外,加快推進智能製造,重慶還將重點實施咨詢診斷和能力成熟度評估專項行動、龍頭骨幹企業引領示範專項行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專項行動、產業鏈數字化水平提升專項行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專項行動、區域數字化轉型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供給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力爭到2027年,累計建設50個5G全連接工廠,50個創新示範工廠,打造500項新技術應用示範場景。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7%,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5%,製造業數字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記者 蔣曦)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