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中心小學的苗繡工作室,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在學習城步苗繡。只見他們手握銀針,絲線上下翻飛,藍黑色底布上,一個個或簡潔或繁複的圖案躍然而出。這是該縣落實「雙減」政策,將特色文化融入課後服務的一個縮影。
城步素有「楚南極邊」之稱,境內居住着苗、漢、侗、瑤等29個民族,其中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64.48%,縣內的民族文化「村村不同,寨寨各異」,是當地一筆寶貴的財富。「雙減」政策落地,當地多所學校積極傳承古老而深厚的苗鄉文化。結合當地風俗、飲食、體育、歌舞、苗族童謠等民族文化,全縣43所普通中小學校均將苗族特色課程融入到課後服務中,覆蓋率100%,並衍生出形式多樣的特色文體社團活動,充分盤活當地濃郁的民族文化資源。
長安營鎮民族中心學校地處城步邊陲,當地是城步「六月六」山歌節的發源地。該校立足當地特色,開設苗族山歌、侗歌傳唱、蘆笙、竹竿舞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課程,以此豐富課後服務內容。「目前,全校95.55%的學生都參加了課後服務,特色課程很受學生歡迎,孩子們成為發揚和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該校校長陳棟說。
藉助多方力量,搞好特色教學。城步不少學校還通過聘請校外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等,建立起「民間藝人+老師+學生」的模式,在課後服務中逐步實現手把手推進民族特色文化在校園「活態」傳承。
「『雙減』下的課後服務是發展民族文化的良好契機,我們將進一步把民族特色課程建設作為重點工程,讓更多孩子對苗族文化有認同感、自豪感!」該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李銀明 通訊員 陽望春 鄭丹枚 趙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