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支撐方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對中原農谷與河南省農業強省建設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下一步重點工作是什麼?
11月3日,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首屆中原農谷國際種業峰會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主任頓寶慶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已遴選了12支科研團隊入駐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重點從糧食單產提升、鄉村振興、農業可持續發展與生物安全三個領域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工作,今年已在部分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頓寶慶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河南省在中原農谷聯合佈局的農業科技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是履行農業科技種業創新的國家隊,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支撐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上肩負有重要的職責使命。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以來,全力聚焦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積極發揮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能力、人才團隊、科技成果以及科研平台等優勢,統籌中國農業科學院在豫科技資源,圍繞破解農業及產業鏈「卡脖子」問題,聚焦中原地區重要農作物種業科學、綠色高效生產、農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等重大需求,與政府部門、科教單位、生產經營組織等開展全方位協同創新,通過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強化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原創性科學研究和集成性技術創新,搭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與科技成果應用推廣體系聯合協作平台,打造區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高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高水平科技支撐中原農谷和河南農業強省建設。
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已揭牌入駐開展科技創新工作,佈局建設有全國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已遴選了12支科研團隊入駐中原中心,開展種業科學、智慧農業、農業資源保護利用、農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重點從糧食單產提升、鄉村振興、農業可持續發展與生物安全三個領域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工作,今年已在部分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積極推廣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中心團隊玉米密植滴灌增產增效生產技術納入了河南省2023年主推技術,畝均玉米增產100—150公斤,今年在河南多地舉行了多次課堂與田間技術培訓,並於9月13日在漯河承辦了「黃淮海夏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現場觀摩交流會,助推技術落地,加快在黃淮海主產區的推廣應用。
二是加強小麥突破性種質創製與新品種選育推廣應用。利用冰草與小麥遠源雜交創製的小麥新品系普冰資300,較對照增產15%以上,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區域試驗,已完成了技術轉讓。優質強筋高產品種中麥578萬畝連片規模化種植平均畝產超650公斤,實現訂單收購50萬噸,納入河南省地方政府優質麥推廣項目。
三是加大雜糧果蔬選育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雜糧團隊選育出的中谷19、中谷25等進行高產創建並示範推廣5萬畝,支撐洛陽「伊川小米」品牌化建設,推動區域穀子產業高效發展。設施果樹智能管控團隊為地方果業數碼化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頓寶慶表示,下一步,中原中心將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潛心農芯,深耕中原」,做強種業「晶片」,賦能中原沃野。一方面加快提昇平台支撐能力,積極推進「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和「農藥與生物技術產品檢驗檢測研發平台」兩個平台建設。另一方面抓好人才引育,落實中國農科院與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在豫高校的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培養博士後和研究生等人才。
此外,中原中心還將持續抓好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針對河南農業產業發展現狀,科研團隊全面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服務河南農業產業發展。特別是落實好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中國農科院作科所、中原研究中心三方簽訂的《河南省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推廣合作協議》,科技支撐糧食穩產保供。(記者 王皓萍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