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1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重慶在守住守牢防止規模性返貧、確保糧食安全、加強耕地保護「三條底線」的同時,大力實施千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千億級生態特色產業培育、千萬農民增收致富促進、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創建「四千行動」。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劉貴忠表示,力爭到2027年,重慶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2400億元,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村占比達到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7萬元,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走在西部前列。
「土特產」文章大有可為
據介紹,重慶立體氣候明顯,農業品種資源豐富,做好「土特產」文章大有可為。通過實施千億級生態特色產業培育行動,重慶把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來抓。
推動出臺支持政策,重慶成功舉辦了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高質量發展產業生態大會、2023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等活動,設立百億級產業生態基金;實施「頭羊計劃」,優選確定100家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和110家成長型企業重點培育,下達1億元專項資金給予貸款貼息。
同時,成立了重慶市農產品加工業技術創新聯盟、國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重慶分委會等,組建重慶江大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成功舉辦農產品加工業創新設計大賽;培養高端人才,啟動實施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千名人才培訓計劃。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建成100億級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7個、50億級示範園區8個,累計培育規上企業1327家,產值10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3家、50億元以上5家,建成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平臺9個。1—9月,全市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產值1377.2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高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4個百分點。
數字鄉村發展水平西部第一
農業機械化、鄉村數智化、農民組織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顯著標誌。據介紹,重慶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全市農機裝備相關企業近200家,生產規模近300億元,產品基本覆蓋了丘陵山區適用的各類中小型機械;出臺舉措,在農機裝備研發創新、示範推廣、人才培養、社會化服務、金融稅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全市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55.2%,居西南地區省份前列。
推動鄉村數智化建設,重慶實現行政村光纖網絡和4G信號全覆蓋,5G網絡鄉鎮到達率達100%;建成全市三農大數據平臺和農業產業數字化地圖,匯聚治理涉農數據資源4億條,同比增長4倍;建成市級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270個、益農信息社9441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年超600多萬人次。
同時,不斷推進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先後爭取獲批實施國家數字農業區域創新分中心(西南)和柑橘創新分中心,合川蛋雞、雲陽柑橘、豐都肉牛等6個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項目;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構建「1+10+100+1000」數字農業直播電商產業集群。前三季度,全市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58.00億元,同比增長18.1%。全市數字鄉村發展總體水平達到43%,位居西部地區第一。
糧油生產任務有望超額完成
據介紹,前三季度,重慶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29.67億元、同比增長4.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8元、同比增長7.1%。具體體現在,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再奪豐收。出臺穩糧擴油10條硬措施,夏糧面積、總產、單產同比分別增長0.6%、1.3%、0.7%,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目前豐收在握。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完成大豆播種171.2萬畝、油菜擴種42.1萬畝,油菜籽產量60.7萬噸、實現「16連增」,有望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全年糧油生產任務。
農業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生態特色產業加快培育,培育區縣「一主兩輔」特色產業,新獲批創建全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3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農產品網絡銷售勢頭強勁,前三季度全市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58億元、同比增長18.1%。
農業科技創新多點發力。優化設置水稻、玉米、薯類等16個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潼南區、榮昌區成功入列首批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長江上遊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中國(重慶)花椒產業研發中心等14個「國字號」「區域性」「特色化」平臺加快建設。(記者 陳爽)
頂圖:力爭到2027年,重慶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