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廣州花都區落實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部署,開展綠美花都生態建設活動。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岩,花都區委區政府領導,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30多人在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共同種下160株珞珈櫻花樹,揭開了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珞珈櫻園建設序幕。
攜手植櫻 浪漫花閣
今年是武漢大學建校130周年,珞珈山下的櫻花是武漢大學最負盛名的景觀名片。本次種植的櫻花苗木,均由廣東省武漢大學校友會集體捐贈,不僅表達了紮根南粵大地的武大學子們對母校的思念和摯愛,也充分體現了對廣東這片熱土的回饋和感激,更將開啟武大與廣州校地合作的新篇章,為綠美廣東的建設增添獨特的人文印記。
珞珈櫻園選址在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的花都閣西側林地,植樹面積約1公頃。計劃打造櫻花谷、櫻花登山徑、櫻花山林「1谷1徑1山林」。在保留現狀優質的喬木基礎上,由花都區對口合作的福建省漳平市挑選適合在花都生長的櫻花品種,用以改善原本長勢差、生態效益低的低效植被,精準補植櫻花。
種植方案以一條由嶺南園至花都閣約200米長的登山路徑為主線,沿路徑兩側種植櫻花。將登山入口處約700平方米的低品質綠化改造成為可供市民進入賞花、休憩的櫻花穀草坪。花都閣山腰的山地則重點打造成為一片櫻花山林,櫻花林與花都閣嶺南風格的建築相互呼應,整體形成了一徑一谷一山林的具有花都湖特色的山地櫻花景觀,讓市民在登山的過程中零距離接觸櫻花,提供登山、賞花、穿林、遊憩的多樣化體驗。
此外,櫻花向來被認為是愛情與希望的象徵,「櫻園」還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姻緣」諧音,有着「情定櫻園,一世姻緣」的美好寓意,恰好與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內的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對外服務窗口「嶺南緣」遙相呼應,共同寄託了對新人們喜結良緣、家庭美滿、百年好合的真摯祝福。建成後的珞珈櫻園,粉櫻開滿山林谷,在花都閣下見證新人們的美好相遇,必將成為花都、乃至廣州全新的青年男女熱門網紅打卡點、紀念地,吸引廣大遊客前來觀賞。
花漾城市 四季花開
花都是一座以「花」為名的城市,自建縣以來便以「花」命名。近年來,花都區圍繞「花」做好文章,打造「花漾城市、美麗花都」形象品牌,着力建設生態、美麗、高品質的城市環境。
花都區素有以花命名的傳統,區內有紫薇路、鳳凰路、紅棉大道等主題道路各具特色,更有以各色三角梅為主題特色的馬嶺觀花植物園。走在花都的街頭巷尾,或有紅艷若血的木棉花,或有黃色如金的風鈴花,或有幽幽清香的桂花,或有白紫相間的紫荊花依時綻放。
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花都區的中心城區,總面積240.6公頃,是廣州第二個國家級濕地公園,也是免費向遊客開放的休閒勝地。該園有8處休閒驛站,43公里主次園路、橋樑、棧道、綠道等,開園以來每年的遊人接待量超過一千萬人次,是一座景觀生態多元、游徑豐富、設施基本配套的生態公園。
在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每到春天,佔地面積十餘畝的「桃花灣」里千餘株桃樹吐露芬芳,還有近萬株宮粉紫荊爭妍鬥豔,與景區內的流雲飛瀑相互呼應,遊客仿佛置身花海。此外,園內還有格桑花、桃花、海棠、鳳仙、杜鵑等品種繁多的花卉草木和高低錯落的綠化植被,打造出四季有花、全年常青的綠美畫卷。
珞珈櫻園的建設,為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增加了生物多樣性,豐富了園區景觀效果,也為濕地生態提供了保護,是高質量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生動實踐。
十里芬芳 綠美花都
花都區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盤活森林資源,提升森林質量,在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保育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挖掘本土優勢,以「原生森林、綠惠花都」為主題,打造以「原森林」「花門戶」「惠品牌」為亮點的行動路徑,不斷推動綠美花都高質量發展。
在挖掘花都區原生優質樹種、原生森林景觀的基礎上,通過「微創開帶+精準補植套種」技術,營造高質量林分和林相。目前花都區已完成4.344萬畝森林質量優化提升、2500畝封山育林、1530畝生物防火林帶建設。
圍繞「灣區雙樞紐」(白雲機場、廣州北站)和三條發展廊道(山前旅遊大道、花都大道、空鐵大道),提升重點高速公路、鐵路沿線、重要城市道路的第一重山林和景觀林帶,打造花都沿路有景的門戶形象。
以山前旅遊大道為主線,優化提升主幹道第一重山沿線、城市出入口、交通樞紐和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實施精品綠廊提升美化工程,對京珠高速、樂廣高速、肇花高速等高快速路沿線建設0.2萬畝第一重山景觀林,優化樹種林種結構,打造景觀廊道。
以花都山前旅遊大道和北部山體為主脈,規劃建設80公里森林步道串聯九龍湖、七溪地、梯面鎮五環步道和古茶園等自然人文資源區域,融合「森林生態」「森林生活」「森林生產」三大功能,形成一脈三環多點的「惠品牌」路徑。
花開花都,十里芬芳。如今,在花都的城市鄉村如同徜徉於花海之中綠色生態、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令人賞心悅目引來八方客商共繪花都之美。(記者 賴小青 來源 花宣 李朝暉 姚日文 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