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第二十屆第二批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公佈獲獎名單,三航局參建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島隧工程榜上有名。
港珠澳大橋是一項集橋、島、隧於一體的超級工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其中,島隧工程作為港珠澳大橋的控制性工程,是整個大橋建設過程中難度最大的部分。島隧工程全長 7440.5米,新建兩個各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6.7公里長的海底沉管隧道,被公認為「當今世界上最具挑戰的工程」,是世界超級工程皇冠上的「明珠」。
港珠澳大橋項目建設意義非凡。三航局承建的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工程於2011年8月6日全面開工,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東人工島島體形成、島上現澆隧道結構、島上建築及附屬設施、東人工島結合部非通航孔橋、島隧結合部施工等五大部分。
2011年開工之際,項目建設團隊便大膽提出大直徑鋼圓筒成島方案,並不斷優化施工工藝,僅用77天時間就完成了59個鋼圓筒的振沉施工,創造了「當年動工、當年成島」的世界紀錄,比常規的施工方法提前了2年,減少了500萬方泥沙排放量,節約建設工期30個月,成為世界工程史上的一個奇蹟。
從5200立方米的島隧工程單次混凝土澆築紀錄,到國內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建築群,在國內無施工經驗可借鑑、無統一技術標準的情況下,三航建設者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勇攀技術高峰,運用大量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為施工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先後攻克「隧道暗埋段敞開段控裂」「橋樑箱梁施工」「清水混凝土房建施工」等核心技術,獲得專利18項及軟件著作權2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建設奇蹟,為「超級工程」注入了「三航」色彩。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完善了國家和粵港澳三地的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公路網絡,加強了珠江西岸地區與香港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繫,改善了珠江西岸地區的投資環境,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驅動力。(記者 陳彥潔 通訊員 馬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