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图片新闻

五一期間,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河南展區)參展人數近5萬人次

2024-05-07
来源:香港商報網

    4月27日,「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河南展區)」在鄭州美術館開幕以來,前來看展的觀眾絡繹不絕,人氣爆棚。記者了解到,從5月1日到5日,參觀展覽總人數近5萬人次,創今年的客流新高。鄭州美術館每天下午延時1小時閉館,實現了大眾與美術館的「雙向奔赴」。

    作為四年一屆的「全國書法篆刻展覽」,是中國書法界最高規格的綜合性展覽。「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河南展區)」展出楷書作品215件、隸書作品132件,以及全國名家名作、「嵩山漢三闕」等豫地漢碑、「龍門二十品」和千唐志齋墓誌拓片,聚焦經典、內化出新,風格樣式、個性面貌多種多樣。眾多書法創作者和藝術愛好者紛紛到鄭州美術館打卡參觀,在展覽中重新認識漢字,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精深與博大。

图二.pic.jpg

    「規模大、等級高,本屆展覽注重臨古涵養和個性表達,作品既有古人之氣韻,也見個人之性情,為眾多書法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觀賞臨創轉化的絕佳機會。」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燦輝評價道。

    展覽從4月27日持續至5月12日,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每日派一名主席團成員帶領兩位書法家進行公益講解服務活動。河南省書協篆書委員會副主任顧翔表示,公益講解活動是河南省書協自全國第九屆楹聯書法作品展覽以來的創新之舉,作為活動的參與者,我在講解時會穿插書法史、書法審美以及創作技巧和注意事項,把展出作品當做我們學習書法、欣賞書法的紐帶。

    以文化人,以書養人,書法涵養着人的心靈和情操。展廳內,觀眾三五成組在交流中對一幅幅作品進行欣賞學習。大量觀眾專程從外地趕來,表達「內心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尊崇」。「這場書法展覽在鄭州這樣一座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舉辦,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我一大早就過來了,沒想到還有這麼多市民都在排隊等待入場,特別是還有很多年輕觀眾,這就是一種文化傳承。」來自廣東的書法愛好者坐了6個小時的高鐵來到鄭州,直接奔赴展覽現場一睹為快。「今天收穫很大!不僅看到了漢代碑刻原拓和等比例複製的『嵩山漢三闕』,還看到了當代書家高水準的隸書、楷書作品。」

图三.pic.jpg

    「我創作的這幅作品取法唐代書法家虞世南,整篇1000多字,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來構思、打樣、練習。此次來到河南的目的是為了在眾多書家的作品中學習借鑑優點,為今後的創作拓寬思路。」來自河北的楷書入展作者楊東洋告訴記者,與他一道而來的還有好幾名河北的書法家,「我們都不捨得走!這場展覽是每一位書法創作者和愛好者一次千載難逢的觀摩學習機會。」

    來自河南大學書法系的學生也自發組織前來觀展,他們駐足於每幅作品前進行交流,「這幅取法於《好大王碑》,這幅取法於《西狹頌》」「這幅樸厚古穆的隸書與簡練曠達的楷書相得益彰」……前幾天,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河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趙振乾帶領着書法系的學生來觀摩學習了一天。他說:「對待國展要與古為徒、與今為友,用當下的社會文化環境,深入研讀古代經典,把古老的藝術形式與當下的審美形式融合在一起。此次展覽評選出的作品水平都非常高,且各有特色,我們組織學生參觀學習,使他們認識到書法創作中自身的問題。」

    本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河南展區三個特展非常精彩,具有「一碑一奇,莫有同者」美稱的豫地碑刻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不僅刻於石上,也深深地鐫刻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中。在「文明的微笑——龍門二十品特展」現場,書法家出於對魏碑的熱愛,對詩文的研究,在原碑拓片的基礎上創作了大量的題跋,引得觀眾駐足品評。來自常州的書法愛好者抑制不住興奮,激動地說:「站在作品前,靜靜地欣賞,體會着古與今的文化交織,就像與古人在隔着時空對話。」

    學習書法兩年的陝西書法愛好者劉女士,由於工作繁忙,一直在線上報名學習書法。從漢碑開始學習,臨過許多帖,但本次大展,極大地開闊了她的眼界。她說:「這些優秀的作品或飄逸瀟灑,或厚重端莊,或氣韻生機……不僅具有藝術的形式美,所書文字蘊含着對傳統文化經典的推崇和敬仰。」不知不覺間,已到閉館時間,「還有這麼多魏碑精品沒來得及好好看,一天的時間不夠用,我還得來一天。」劉女士說。

    「一次不夠,下次再來。」無數的觀眾沉浸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對中原書法藝術的研究中……展覽使觀眾強烈地感受到中原大地上賡續幾千年的書法遺風,全面展示了河南作為文化大省的中原書風的魅力和整體實力,為觀眾奉獻了一場鑑古觀今的對話、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書法篆刻藝術盛宴。(王皓萍/文 付銳/圖)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