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景如畫的皖南黟縣,一場由「小積分」引發的鄉村治理新模式正悄然興起,不僅提升了鄉村的治理效能,更激發了鄉村發展的新活力。這一創新舉措,通過精準量化、規範管理和廣泛參與,將鄉村治理的「大效能」與每家每戶的「小積分」緊密相連,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
積分制管理
「我們在建設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的過程中,發現老百姓對管好自家房前屋後的意識不強,為改變現狀,我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將人居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評議事項,以積分制推動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關麓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利生介紹道。
黟縣在推進積分制工作中,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立足鄉風文明「六個好」積分制,深化農村移風易俗,遏制農村婚喪陋習和不良社會風氣,推動農村樹立文明新風。堅持一村一策,針對各村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因地制宜、量身定製評議事項,科學制定正負面清單,合理確定賦分標準,構建符合本村實際,有針對性、可操作強積分評價體系。
在充分尊重各村發展水平、群眾意願的基礎上,該縣在每個鄉鎮選擇1-2村開展試點升級基礎上,全域推廣積分制,探索「積分制」信息化管理,強化積分結果運用,擴大積分應用場景,全面激發村民參與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通過將鄉村治理具體事項細化分類、賦值量化、打分考核,以潛移默化之勢營造良好氛圍,以制度細化之能促進共建共享,以數字量化之效助力鄉村善治。
季度性評議
「今年我們積分制堅持每季度評議,評議結果在村組公示,雖然頻次增加了,但村民行為畫像更加全面,每戶評議結果更加精準,更有說服力了,村民也更容易接受。」古黃村村「兩委」胡云根在完成一季度評議後深有感受地說道。
當前,該縣在推動積分制工作中,堅持全方位、立體式分析研判,堅持一季一評、一戶一檔,次季度首月10日前完成上季度評分,15日前完成亮分,20日前完成積分,持續完善每戶積分台賬,不斷為正向激勵增「磁力」,讓村規民約「有價值」。
該縣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是積分制的實施主體,村黨組織負責組建積分評議小組和積分審核工作組,嚴格落實申報、審核、評議、公示等環節,解決好「誰來打分」的問題。結合數字鄉村建設和「黨建+信用」平台,推廣積分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暢通線上線下兌換渠道,豐富積分兌換內容,提高積分的精準性、便捷性、時效性,助力積分管理和鄉村智治。
多元化發展
「一季度積分制評議我的積分在在村里排名靠前,村里收購我家青梅的時候,在市價的基礎上每斤加價1毛錢,這次累計收了1200斤青梅,相比市場價多增加了120塊呢。」在青梅收購現場,源川村村民王忠林笑着說。
「積分可真好,由於我積分高、信用好,村里用工都會優先考慮我,今年都沒有出門打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桃源村村民江百順驕傲地說。
該縣堅持以村民需求為導向,結合各村實際,創新設置積分+分紅、積分+用工、積分+購銷農產品等形式,拓展積分運用場景,突出正向激勵,「有獎有罰、獎罰分明,以獎為主、以罰為戒」,密切與村民聯繫,拉近與村民距離,增進與村民感情,鼓勵村民不斷向善向好。
目前,該縣在19個試點村基礎上,全域推動積分制提檔升級工作,出台了《信用積分制試點升級工作方案》,召開了積分制推進現場會。下一步將指導各村科學制定評議細則,確定評議事項,通過戶主會等方式廣泛宣傳,繼續完善積分制管理的各項制度和機制,確保積分制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推動鄉村治理的多元化發展。(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韓丹妮 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