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11點28分,隨着最後一方混凝土順利澆築到位,由湖北交投投資建設、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湖北省燕磯長江大橋鄂州側主塔率先封頂,為主橋貓道架設、主纜牽引奠定了基礎。
燕磯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四主纜懸索橋,同時也是世界首座不同垂度四主纜雙層鋼桁梁懸索橋,項目全長約26千米,大橋主跨1860米,上層為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公里,下層為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80公里。由於受航空限高的影響,大橋主塔高度僅有184米,主塔受力要求高,因而大橋主塔壁厚是尋常跨長江大橋的2倍,達到了驚人的4米。
燕磯長江大橋鄂州側主塔位於襄樊-廣濟地質斷裂帶邊緣,其中8根樁基穿越斷裂帶。地質斷裂岩石帶具有軟硬不均的特點,其中上部地層為糜棱岩、軟爛多空洞,在這種斷裂帶地層上打樁相當於在「豆腐上插筷子」;而下部地層由於受板塊擠壓影響,岩石強度隨着深度從30兆帕飆升至120兆帕,相當於在地底「切鋼片」。為攻克這種特殊地層樁基成孔難題,建設團隊使用了國內最大的SWDM1200型旋挖鑽,並針對鑽具進行了創新改造,研發出「混凝土回填造壁+超級旋挖鑽+特殊改制鑽頭」的分級鑽進工藝,最終成功攻克地質「攔路虎」,為大橋夯實了「底盤」。
燕磯長江大橋積極運用新技術、新設備。大橋主塔採用由中交二航局自主研發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一體化智能築塔機,它就像一個空中的「豎向移動工廠」,具有鋼筋部品輔助調位、多泵管集成自動布料、全封閉智能養護等功能,能夠實現大橋主塔的「流水線」生產,大幅提升橋塔的建造品質。研發的自動布料機,通過兩條可以旋轉伸縮的「機械臂」進行混凝土澆築,不僅大幅節省了塔頂空間,降低了築塔機自身荷載,也讓混凝土澆築更便捷,保障了施工的流暢度和安全性。在湖北省首次使用鋼筋部品工藝,並研製出專屬胎架,該工藝不僅能大幅提高安裝效率,提高鋼筋保護層合格率,減少作業人員安全風險,還能為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降低安全施工風險創造有利條件。「我們不斷探索技術裝備上的革新,力爭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燕磯長江大橋項目指揮長關愛軍表示。
燕磯長江大橋主塔超厚塔壁、高強混凝土的結構特點,對混凝土的溫控防裂提出了超高要求,為保證橋塔的施工品質,項目團隊應用了國內首個混凝土生產全過程質量監控系統——「混凝土雲工廠」,它可以實時監控原材料的入場進倉情況,讓「偽劣」原材料「無所遁形」,從源頭保障了混凝土的生產品質,還可以實時監測混凝土的出廠溫度和性能指標參數,隨時為混凝土「把診問脈」,守護大橋的健康基礎。同時,施工人員還在大橋內部鋪設了總長度達42公里的冷卻水管,並研發出智能溫控系統,嚴格控制混凝土從入模到澆築的溫度,做到全過程防裂管控,實現了主塔混凝土「0」開裂,確保了大橋的施工品質。
燕磯長江大橋積極推動橋樑的智能化建造,為實現項目管理高效協同,重難點工程「可視、可測、可控」,項目團隊搭建了「數智燕磯」平台體系,它以「工業化、數碼化、智能化、平台化」為路徑,打造了集生產監控、遠程集控、指揮調度、綜合決策功能為一體的可視化指揮中心,實現了項目信息的一圖總覽、一屏統管、一鍵指揮。
「得益於近年來工業化、數碼化、智能化的發展,十四五以來,國內橋樑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而我們燕磯長江大橋以技術創新為先導,以智能建造為突破口,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績,後續我們將繼續堅持技術創新,深化新思路、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提高橋樑工程建養質量,促進橋樑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中交二航局項目負責人吳小斌表示。
作為串接鄂州和黃岡沿江發展軸,對接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機場的重大交通項目,燕磯長江大橋建成後將有助於區域打造「公、鐵、水、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武鄂黃黃」都市連綿帶一體化發展。(記者 張迪 通訊員 徐夢穎 陸落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