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家遇見小面開業,2024年,第300家店完成落地,今年5月香港首店落戶紅磡。在創業十年後,這家誕生於廣州的重慶小面在中式餐飲道厚積薄發,將以廣州作為大本營,輻射大灣區,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以香港第一家門店作為原點,深挖海外市場機遇,推動中國小面實現全球遇見。
遇見小面香港首店開張盛況
十年一碗麵打造餐飲細分品類代表標杆
遇見小面以重慶小面作為企業的超級引擎,打造出一個享有盛譽的商業版圖。秉承着把一件小事做好,讓更多人不在重慶,遇見小面。近日,在十周年這個特殊節點,遇見小面在廣州組織十周年品牌創新發展研討會,與資深媒體、行業大咖一起探究遇見小面發展與沉澱,探討中式餐飲賽道新趨勢與新機會。
時至今日,遇見小面已成為餐飲細分品類的代表標杆,獲得沙利文認證2023年中國重慶小面銷量第一、中國豌雜麵銷量第一、中國酸辣粉銷量第一,在市場、行業、消費者中都獲得了高度的認可和好評。經過十年的發展與沉澱,遇見小面已從一家街邊小店,變成了一個價值品牌。
遇見小面受到消費者青睞
中式餐飲行業進入了向內深耕的2.0階段
當下,餐飲行業壁壘降低、賽道拓寬、品類增加,飲食偏好粘性度降低,加速了品牌迭代與行業競爭,降低了餐企發展的可持續性與穩定性,門店擴張的市場效能失靈。中式餐飲1.0階段在退潮,新的餐飲環境推動着餐企向2.0覺醒,企業核心競爭力要從「數」轉向「質」,品牌內驅力成了重要的「造血器」。通過聚焦品牌護城河構建,堅持以創新和技術維持品牌生命力,才能在行業里儘早取得較大的先發優勢。
而遇見小面無疑用「小步慢走」通過一場韌性考驗。2021年是中式餐飲賽道的融資大年,遇見小面也完成了它的第五輪融資,在短短3個月內估值翻了3倍。面對品牌一片紅利信號時,遇見小面沒有選擇「大步快跑」的資本擴張戰略,而是屏蔽市場喧囂急躁的聲音,用「小步慢走」走自己的道。
「三三得久」是遇見小面長久堅持的戰略公式,「3」打磨「3」建設,增強自我造血功能,以品牌內驅力做長久性高增長。
「3打磨」分別為:打磨產品品質,圍繞品牌文化DNA構建「超級大單品」碗雜麵、酸辣粉,將花旦單品做成「精品」口味;打磨產品矩陣,圍繞重慶江湖小館特色,加入抄手、小吃、小鍋冒菜等「少而精」的小單品;打磨經營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全時段麵館」,早餐、工作餐、下午茶、夜市等不同場景、以及24小時營業店的推出,不僅能提高門店業績,還成為了品牌差異化。
「3建設」:供應鏈建設,發展輕資產減壓模式,與成熟完善的供應鏈企業打通合作,設計「豐而不雜」的專屬供應體系;品牌建設,堅持講好一碗重慶文化的小面故事,多形式內容觸達用戶;智能建設,搭建數碼化系統,引入智能化廚具,持續優化門店運營、會員體系、顧客體驗、員工培訓、產品標準等。
在內地餐館行業「閉店潮」期間,窄門餐眼顯示,2021年-2023年,遇見小面新開門店分別為55家、43家、91家,以穩紮穩打的步調實現了逆勢增長。 「小步慢走,修煉造血」的堅守鍛造了企業韌性,也成就了遇見小面在複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環境裏,穿越長期周期。
拓海外市場 5年在港開100家門店
在中國內地餐飲市場活力迸發的下半場,遇見小面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確定了下一個十年的發展戰略:依託國內大本營,探索海外市場的戰略。
在內地市場,創始於廣州的遇見小面將發展重點鎖定在大灣區,將大灣區作為戰略根據地,以廣州作為大本營,輻射大灣區,向二三線城市下沉。
在海外市場,遇見小面以香港第一家門店作為原點,深挖海外市場機遇。在該公司決策者看來,港澳地區對於內地餐飲品牌的接受度較高,一些內地消費品牌在香港市場受到了追捧,餐飲品牌在港澳市場能夠尋找到第二增長曲線。與此同時,港澳市場可以成為品牌拓展佈局海外市場的跳板。
為融入全球各地的餐飲生態,香港是遇見小面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一環。據悉,公司將長期深耕香港市場,確立了5年100家香港門店的發展目標,讓遇見小面真正成為香港市民日常的餐飲選擇。此外,遇見小面也積極關注澳門的本地餐飲市場、人文習慣,為將來的拓展做準備。(記者 黃裕勇)
頂圖:遇見小面創立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