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河南省方城縣八里橋遺址等考古項目最新進展。考古發掘表明,八里橋遺址是為二裏頭王都提供資源轉運與控制的重要樞紐,為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
八里橋遺址位於河南省方城縣赭陽街道程莊村,潘河西岸,因八里橋而得名。遺址地處南陽盆地東北隅,扼守中原地區經南陽盆地進入江漢平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來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區域,戰略位置極其重要。2022年以來,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的支持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在八里橋遺址開展系統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穫。
考古發掘研究表明,八里橋遺址面積135萬平方米,功能區劃完備、有夯土建築區、手工業區、牆垣、道路等設施,出土有玉器、卜骨、綠松石嵌片、冶銅遺存等高等級遺物,無不彰顯出八里橋遺址較高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地位,是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
八里橋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王豪介紹說,八里橋遺址形成於二裏頭文化二期,正是夏文化開始向外擴張的關鍵時期。夏文化越過方城埡口進入南陽盆地,興建一大批二裏頭文化聚落,並在埡口附近建立大型中心聚落八里橋遺址用於對南方的控制,保障王都的安全,是夏王朝在關鍵時期關鍵節點設立的關鍵遺址。遺址所在地理位置是連接中原腹地和江漢平原的關鍵咽喉,是南方銅礦、綠松石和硃砂等礦產資源進入王都地區的重要安全保障,是二裏頭王都資源轉運與控制的重要樞紐。
王豪認為,八里橋遺址在聚落布局、功能區劃、陶器組合和器物形態以及精神生活方面與二裏頭遺址保持高度一致,體現出八里橋遺址和二裏頭遺址存在着高度的內在關聯。該聚落初步揭示的「多網格布局」和大型夯土建築等重要遺蹟的發現,為探索夏文化地方城邑聚落形態、社會結構提供了新線索,是夏文化考古工作的重要突破。(王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