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界心聲】中美貿易重整 產業結構升級

【商界心聲】中美貿易重整 產業結構升級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3-09-13 08:30:1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根據美國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的一份新報告,從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的12個月內,美國對華進口商品額的比重降至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平均佔比為14.6%,此前該數值曾於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間觸及21.8%的高點。

貿易數字表面下降

主要的出口目的地美國發動貿易戰,以及科技封鎖與制裁,嘗試降低對華經濟依賴,中國的出口組成是否有受到嚴重影響呢?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外貿數字,內地8月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下跌8.8%,為近三個月最小跌幅,且少於外界預測的9.2%跌幅;進口則按年下降7.3%,小於預期的9%。在全球需求疲弱的景氣不佳大環境之下,首8個月的出口跌幅同比下降5.6%,比之動輒雙位數跌幅的區域內其他出口導向型經濟體,表現已屬喜人。

以出口目的地劃分,今年以來內地向前三大貿易夥伴的出口分別按年增長2.8%(東盟)、下降4.4%(歐盟)、下降11.7%(美國),此外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同比增長9.4%。

若撇除景氣因素,中國仍然以穩健的生產能力、完善的基礎建設及完整的產業鏈維持住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且在對美出口下降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貿易結構和目的地結構,然而卻需面臨着失業率上升及內需不足的困境;而對美國而言,降低對華貿易依存度在國內政治上起到了短期積極作用,但相對處於高位的物價水平及加息政策卻逐漸引起愈來愈廣泛的質疑。

中轉國家受惠最大

然而,這是否代表着中美貿易正在往「脫鈎」的方向愈行愈遠?

事實上,中美雙邊貿易結構重整的過程中,有不少商品依然是從中國出口至美國,只不過途中經過了其他國家。當中獲得最大收益的,是墨西哥、越南、泰國、印度等第三方國家:一方面, 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和直接投資穩步上升,貿易戰以來,中國對越南的出口從2018年的839億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1469.6億美元,對墨西哥則從440.1億上升至775.3億,升幅皆超過75%;另一方面,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在過去5年內大漲一倍,墨西哥在美國商品進口中平均佔比亦升至15%,創30年新高,即使這些國家只承擔了供應鏈的最後一環,商品在越南、墨西哥亦分別增加了最終成本的9.8%及3.2%。

對中美兩國的啟示

雖然這並不直接等同於中國商品佔美國進口比重所下降的7.2%份額完全轉移到以上範疇的國家中,但美國希望達成的減少對華依賴以及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似乎並無明顯的作用。而當第三方國家逐步在此過程中提升生產經驗及勞動力水平,推動產業的強韌化與升級,屆時美國是否又要再次上演同樣的手段,以全球產業鏈的健康為代價「對付」這些國家呢?

對於中國而言,當非關鍵、勞動密集型產業從內地外移至中轉國,假以時日「授人以魚」成為「授人以漁」,就更需要迅速地調整產業及外貿結構、堅持多邊貿易,鞏固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並對內起到穩定就業形勢的作用。

責任編輯:林鏗泓 【商界心聲】中美貿易重整 產業結構升級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