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國際觀察丨「甩鍋」中國解決不了美國「毒禍」——起底美國芬太尼濫用問題

國際觀察丨「甩鍋」中國解決不了美國「毒禍」——起底美國芬太尼濫用問題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09-19 19:14:52 來源:新華社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宣布,將包括中國在內的20多個國家列為「主要毒品中轉國或主要非法毒品生產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表示,美方所謂認定沒有事實根據,純屬惡意抹黑,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近年來,藥物濫用超過槍支暴力和車禍等,成為美國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芬太尼等阿片類藥物的濫用最為嚴重。美國人口僅佔世界5%,卻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可謂全球禁毒事業的黑洞和亂源,是一家獨大的「主要毒品需求國」。芬太尼濫用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國精神類藥品監管不嚴、政商勾結、政治極化阻礙禁毒進程等國內因素,但美國政客卻借題發揮,企圖對外轉移矛盾,「甩鍋」中國。

 逼他人「吃藥」無法治好自己的「病」,就如半島電視台所說,「這是一場美國自己製造的災難」。

 在美國,阿片類藥物何以泛濫成災

 芬太尼合成於20世紀60年代,是被應用於臨床的第一個芬太尼族藥品,問世後在臨床麻醉及疼痛治療領域迅速獲得推廣應用,一度成為麻醉手術中的主要用藥,也作為疼痛治療,尤其是術後鎮痛的首選阿片類藥物。繼芬太尼後,芬太尼家族又相繼出現了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瑞芬太尼等一系列新型鎮痛藥。到目前為止,芬太尼仍然是全身麻醉主要輔助用藥及廣泛使用的術後鎮痛藥。

 作為藥物,芬太尼憑藉其良好效果為無數病人減緩疼痛。但在美國,它卻變成了危害社會的毒品。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顯示,以芬太尼為主的阿片類藥物是美國人服藥過量死亡的主要原因。過去十年中,該類藥物導致的死亡人數大約增加了3倍。2021年,這一數字激增至超過8萬人,比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美軍陣亡人數的10倍還多。

 事實上,美國社會的阿片類藥物濫用問題已經發生過三波,芬太尼只是第三波的「主角」。第一波濫用潮始於1991年左右,當時一些製藥公司投入大量資金資助相關專家和機構,兜售「阿片類藥物無害論」,鼓勵醫師多開處方、藥店大力推銷。

 這種做法一方面令美國社會形成了「止痛文化」,人們習慣於用止痛藥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應對疾病,另一方面導致當時阿片類藥物的處方量急劇增加,阿片類藥物致死人數快速上升。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普渡製藥公司當時研發的藥物奧施康定。從1999年到2017年,共有20萬美國人死於與奧施康定和其他處方阿片類藥物有關的過量服用。最終,普渡製藥遭到起訴。

 第二波藥物濫用潮於2010年左右開始。當時處方阿片類藥物變得難以獲得,人們便將注意力轉向海洛因——一種成本更低、更加強效的阿片類毒品。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從2010年開始,海洛因使用過量導致的死亡人數迅速增加。從2010年到2014年,美國白人的海洛因過量攝入死亡率增長了267%,非洲裔美國人增長213%,拉丁裔美國人增長137%。

 第三波便是當前正在發生的芬太尼濫用。近年來,芬太尼類物質在美國癮君子群體中越來越流行。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從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藥物過量使用奪去超過10萬人的生命,其中約三分之二由以芬太尼為主的阿片類藥物造成。

 回顧上述三波濫用潮不難發現,被濫用藥物的成癮性一次比一次更強。而每一波濫用潮都是為下一波更嚴重的濫用做鋪墊,一次次加深美國的成癮性藥物依賴。

 「再想把魔鬼關進瓶子裡已經太遲了」「熊熊大火已經突破防火線」,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妮·凱斯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在《美國怎麼了:絕望的死亡與資本主義的未來》一書中如此形容美國的阿片類藥物泛濫問題。書中寫道:「阿片類藥物已成為大眾的麻醉劑。」

 企與政客深度勾連,何以監管

 在輿論壓力下,美國政府過去幾十年在應對藥物濫用問題上也有所行動。例如,前總統奧巴馬執政期間曾簽署《21世紀治癒法案》,拿出10億美元應對用於治療中重度疼痛的阿片類處方藥的濫用危機;特朗普就任後將這一議題當作白宮優先事項之一,還曾將阿片類藥物危機列為一項「全國性的緊急事件」;拜登政府將解決藥物成癮問題列為其「團結議程」的一部分,並將芬太尼與非阿片類鎮靜劑甲苯噻嗪混用問題列為美國的「最新威脅」。

 然而即便如此,為何美國的藥物濫用仍屢禁不絕?為何成癮者總能一次次找到替代品?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的政客們出於自身利益等原因,總是出台治標不治本的禁毒政策,不願將藥物監管落到實處。

 一方面,政客從製藥企業獲得大量政治獻金,作為交換,政客需要在制定相關藥物的管控政策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結果便是,美國作為全球化工原料大國,至今仍未永久整類列管芬太尼。

 英國《衛報》2017年的一篇報道指出,過去十年間,製藥商投入近25億美元用於遊說和資助美國國會議員。美國約90%的眾議員以及所有100名國會參議員中的97名都曾接受製藥公司的競選捐款,這些公司尋求影響涉及從藥品成本到新藥批准方式等各方面的立法。此外,在美國醫療制度中,醫藥代表作用很大,他們以講學、資助為手段鼓勵醫生開藥方,造成許多人藥物成癮。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前助理部長、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京柱指出,阿片類藥物製造商向政客的捐款繼續影響着政策決定,與此同時,一些政府監管機構的離職官員經常加入製藥行業,幾乎沒有「冷靜期」,「這場(藥物濫用)危機代表了多系統監管失靈」。

 另一方面,政治極化阻礙禁毒進程。鑑於目前芬太尼在美濫用的嚴重程度,美國兩黨都承認需要做出努力應對這一問題,但雙方卻相互「使絆子」,不願讓對方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功臣」。就在今年5月,共和黨控制的美國國會眾議院投票審議「阻止致命芬太尼販運法案」,133名眾議員投了反對票,其中132人來自民主黨。

 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道指出,美國國會直到2017年12月才通過一項專門針對芬太尼的法案,然而這距離立法者們首次收到有關該藥物危險的警告已近4年。「國會已經變得無能,無力應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芬太尼就是最新的例子。」

 內病外治,只會害人害己

 面對美國國內芬太尼濫用愈演愈烈的局面,美國政府和政客在減少國內毒品需求、加強處方藥管控、強化毒品危害宣傳教育等真正關鍵的工作上無所作為。為應對輿論壓力,他們玩起了「傳統技能」——對外「甩鍋」,而「甩鍋」的主要對象就是中國。

 近年來,美方在禁毒問題上對中國多次橫加指責,稱「中國將大量芬太尼輸入美國」「中國化學品流入墨西哥製成芬太尼後流入美國」,要求中方「幫助打擊芬太尼非法貿易」。近期,美國頻頻以涉嫌生產銷售涉芬太尼化學前體和相關設備為由,起訴、制裁一些中國企業和數名中國公民。

 美國一些政客總是試圖讓中國背上芬太尼問題的黑鍋,而將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但美方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中國一直對毒品持「零容忍」態度,採取最嚴格的管控和最嚴厲的處罰。芬太尼在美國以外從未形成規模性濫用。

 中國不僅在國內有效禁毒,而且始終本着人道主義和負責任的態度,協助包括美方在內的國際社會應對芬太尼類物質濫用問題。2019年5月,中方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等禁毒執法部門通報,2019年9月至今,美方未再查獲來自中國的芬太尼類物質。

 中國還認真履行聯合國「1988年公約」義務,對所有列管化學品實行進出口許可和國際核查制度,有效防止列管化學品通過國際貿易途徑流入製毒渠道。

 美國以涉嫌生產銷售涉芬太尼化學前體和相關設備為由起訴、制裁中國企業和公民,然而這些物質和設備為非列管化學品和設備,具有廣泛的合法用途。根據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保證國際貿易貨物不用於非法目的是進口企業的基本責任,也是進口國政府的法定義務。不應將本應由進口方承擔的責任強加於出口方。

 關於美方此前炒作的所謂芬太尼前體從中國流入墨西哥問題,實際情況是,中方從未收到墨西哥關於「中國易製毒化學品出口至墨西哥用於製毒」的相關信息,美方也從未提供過中國化學品流入墨西哥製成芬太尼的事實根據。

 上述事實充分表明,美方在芬太尼問題上對中方的相關指責都是毫無道理的,其目的就是要誤導公眾、轉嫁自身治理不力的責任。正如中國外交部所指出的,「美方企圖通過施壓、脅迫和非法手段解決自身在禁毒問題上的關切實際上是內病外治,這行不通,只會害人害己」。(新華社記者朱瑞卿 邱夏)

責任編輯:程向明 國際觀察丨「甩鍋」中國解決不了美國「毒禍」——起底美國芬太尼濫用問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