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獲批  提升大灣區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

《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獲批 提升大灣區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3-09-21 20:47:2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作為廣東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日前,《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國務院正式批覆原則同意。記者從21日舉行的廣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規劃》銜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專章謀劃從強化空間格局優化,突出關鍵領域合作,聚焦環珠江口地區三方面,攜手港澳共建國際一流灣區,集中資源打造100公里「黃金內灣」。

    粵未來城鎮開發邊界為2020年1.3倍以內

    據了解,該《規劃》是廣東省首部「多規合一」的省級國土空間規劃, 提出以「世界窗口、活力廣東、詩畫嶺南、宜居家園」為發展願景,立足資源環境稟賦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三區三線」為基礎,優化主體功能區戰略格局,構建「一核兩極多支點、一鏈兩屏多廊道」的網絡對流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該《規劃》的一個核心把劃定「三區三線」作為規劃的基礎,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總規劃師朱江介紹說,目前,全省共劃定了耕地保有量2755.3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2524.15萬畝;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面積5.08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42萬平方千米,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66萬平方千米;並將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於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

    強化港深、澳珠合作對接「北部都會區」

    《規劃》出台,如何在國土空間布局上支撐大灣區建設,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協會會長馬向明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規劃》銜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強化空間格局優化,提出強化港深、澳珠合作,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加快廣佛同城化建設,引導重點發展平台、科技創新節點沿重要交通廊道集中布局,強化軸帶支撐作用,促進跨界地區空間協調布局,提升大灣區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

    為推進大灣區建設,《規劃》還突出關鍵領域合作,從共謀創新發展平台上、共塑優質共享的魅力宜居環境、築綠色安全的美麗韌性灣區上等領域提出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和空間統籌協調的舉措。提出包括:建設創新要素流動暢通的跨境合作平台,支持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重點建設跨界一體的都市生活圈,強化連通港澳的軌道交通連接,加強與港澳在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等方面的合作。

    《規劃》還聚焦環珠江口地區,提出集中資源打造100公里「黃金內灣」,促進高端產業功能和高等級公共服務資源向環珠江口地區集中配置,預留重點平台擴區空間,對重點戰略區域予以重點謀劃和資源保障,將「黃金內灣」打造為國際一流的灣區門戶。(記者 黃裕勇 賴小青)

責任編輯:林梓琦 《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獲批  提升大灣區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