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杭州亞運會開幕前夕 習近平赴浙江考察

有片|杭州亞運會開幕前夕 習近平赴浙江考察

責任編輯:楊眉 2023-09-22 11:43:1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江考察。他曾在浙江工作了6個年頭,熟悉這裏的山水草木、風土人情,參與和見證了這裏的發展。

 再回「浙」里,情深意長。當天,總書記行經2個地市、4個考察點。從小村莊到商貿城,從陳列館到文化園,總書記重點關注了什麼?《時政新聞眼》為你解讀。

 視頻:習近平在浙江金華市考察調研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視頻:習近平在浙江紹興市考察調研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37f37f18d10a46b98d76ac1f4ea172d9.gif

 △9月20日考察點示意圖

 01

 一個村:「千萬」牽掛的鄉村巨變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第一站,是位於金華市義烏市後宅街道的李祖村。在這裏,總書記主要了解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等情況。

deb446ef22b14c0385b8b1ba93d0b491.jpg

 △李祖村航拍。(總台央視記者范凱拍攝)

 李祖村位於義烏西北部,和義烏市區直線距離不超過15分鐘車程。據介紹,這片土地上最早生活的是李姓人家,後來方姓人家遷徙至此、族人越來越多,李姓人家就把整個村莊禮讓給了他們。為了表達對李家人的感恩,此村便被命名為「李祖村」。

90691ffb75a240a4be444b8267ef1c53.jpg

 △村內乾淨整潔的小巷子。(總台央視記者李煒拍攝)

 李祖村曾經還有個綽號,叫「水牛角村」,以前地處偏遠,名不見經傳,環境髒亂差。

 2003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部署開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從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入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20年來,「千萬工程」給包括李祖村在內的浙江農村帶來巨大改變。

0921af3d040d480f99fc59bd73639f32.jpg

 △村廣場「共富市集」,擺放着種類豐富的特色農產品。(總台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近年來,李祖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了「有禮的祖兒」特色文旅品牌,年接待遊客超20萬人次。村里還持續推進農民創業和引進創業主體,引進各類創業主體52家。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2萬元。

20de98e2825c41ee9ba2ee8c3c6eadba.jpg

 △李祖村的藝術染坊。(總台央視記者周志國拍攝)

 李祖村是「千萬工程」的生動縮影,也承載着鄉村建設的萬千期待。

 在去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建設農業強國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他要求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171cf59203214a9cb59c37cd2d108fc0.jpg

 △李祖村的進口商品館。(總台央視記者李煒拍攝)

 02

 一座城:「買賣全球」的「世界超市」

 義烏,是聞名海內外的「世界小商品之都」,與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貿易往來。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考察的第二站,就是義烏國際商貿城。

ccd89acde8cb458b8e792670340f1a65.jpg

 △義烏國際商貿城航拍。(總台央視記者羅瀟拍攝)

 這座始建於2001年的商貿城,現有營業面積640餘萬平方米,商位7.5萬個,經營26個大類、210萬個單品,其中包括10萬多種境外商品。

 商貿城帶動了210萬家中小微企業發展,關聯着3200萬人的就業,被譽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永不落幕的博覽會」。

5b8bf462ffe04340b089a89d1a249c85.jpg

 △商貿城內的一家傘鋪,貨架上擺放着包裝精美的雨傘。(總台央視記者范學禹拍攝)

 一不臨海、二不沿邊的義烏,創造了「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奇蹟。對義烏,總書記特別關心。在地方工作期間,他先後12次來這裏調研考察。

 這次到義烏國際商貿城考察,總書記主要了解發展對外貿易、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e3c63069909e47d198217296e7dd56f8.jpg

 △義烏國際商貿城內,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商。(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義烏國際商貿城市場抽樣統計成交額1126.5億元,同比增長12.69%,市場日均客流超過20萬人次,恢復到了疫情發生前的水平。

 總書記曾經多次談到以義烏為起點、西班牙馬德里為終點的「義新歐」中歐班列。這條1.3萬多公里的線路,已經成為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樑。到今年7月底,「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平台累計開行突破6000列。

f677f955b19147c082a0dded88e496ed.jpg

 △「義新歐」先後開通了18條點對點的班列主線,業務範圍輻射50多個國家和160多個城市。(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03

 一個館:「楓橋經驗」的創新發展

 紹興諸暨,楓溪江畔,有一座楓橋經驗陳列館,展示着「楓橋經驗」的誕生、演進、創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等內容。

 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楓橋鎮,走進了這座陳列館。

374f9f56a66a4cb2990f12cb54833b0d.jpg

 楓橋經驗陳列館。(總台央視記者陳漢章拍攝)

 1963年,浙江楓橋幹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在「楓橋經驗」走過第40、50、60個年頭時,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實地調研、一次作出重要指示。

 2003年1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楓橋司法調解室調研,並出席當天召開的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40周年暨創新「楓橋經驗」大會。他指出,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雖然面臨的形勢任務都發生了變化,但「楓橋經驗」沒有過時。

009f1323bd9747e2949e45a8997d5158.jpg

 △楓橋經驗陳列館展示的當地相關條例。(總台央視記者郁振一拍攝)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總書記專程赴楓橋經驗陳列館考察,重溫「楓橋經驗」誕生演進歷程,了解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發展情況。

54ecb8b982ca472d80131a94b368330d.jpg

 △楓橋經驗陳列館一角。(總台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去年10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寫入了黨的二十大報告。

 經歷60年歲月洗禮,強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已經走出楓橋,走深走實,歷久彌新。

d7f18705ca054d7ea6742bbe1f481d58.jpg

 △楓橋古鎮。(總台央視記者耿小龍拍攝)

 04

 一座園:大運河保護的生動實踐

 當天考察的最後一站,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位於紹興市內的浙東運河文化園。

59efab958a8e4654ae2853d5b853d670.jpg

 △臨河而建的浙東運河文化園。(總台央視記者范凱拍攝)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綿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2014年,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da845436ef3944d3ad2bd5fddd9a8694.jpg

 △文化園內的中國大運河示意圖。(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浙東運河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紹興段則是浙東運河的最前身和核心段。當地沿着運河建造起了這座運河文化園,已經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6bef6934231e4fb29dded8f7404ac57c.jpg

 △浙東運河博物館是浙東運河文化園的主體部分,以「古韻手作」建築手法呈現「浙東古運河長卷」,立體演繹浙東運河2500多年發展演變史。(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總書記很看重大運河。2017年,他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2020年11月,總書記在古運河揚州段考察時說,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9164b3d39ac340aaa8f02bd1cdaf612e.jpg

 △博物館內的《浙東運河水利形勝圖》《浙東山水大勢圖》浮雕。(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2019年7月,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進入「快車道」。

 這次赴浙東運河文化園考察,總書記重點了解古運河發展演變歷史和大運河保護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情況。

 從歷史走來,以生態起筆,以文化落筆,古老運河正書寫流光溢彩的新篇章。

bb03ffb60c5a4dd9afc84cfad97378bb.jpg

 △文化園內的九省運河泉源水利情形圖。(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杭州亞運會開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浙江考察,正值特殊時間節點,更顯非凡意義。

 從李祖村創意無限的鄉村振興畫卷,到義烏國際商貿城熙來攘往的火熱場景,從楓溪江畔歷久彌新的治理經驗,到浙東運河始終流淌的古河新韻,都傳遞着潮起之江的創新氣息,也彰顯着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

責任編輯:楊眉 有片|杭州亞運會開幕前夕 習近平赴浙江考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