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

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3-09-22 13:43:34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項目——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成功獲列入國務院於2021年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親臨香港,今日(22日)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行的儀式上,向兩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單位——香港天后誕協會和香港長衫協會的代表頒發牌匾,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署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劉震和署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譚美兒出席參與頒發儀式。

 因應文化和旅遊部於2019年6月邀請,就列入《名錄》作申報,香港特區政府在徵詢了非遺諮詢委員會的意見後,向文化和旅遊部提交了申報文件。是次成功申報的兩個項目,涵蓋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界定的「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和「傳統手工藝」類別,具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並且在社區或相關範疇中具相當的代表性。兩個項目在2014年及2017年先後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據介紹,香港天后誕信俗在香港有着悠久的歷史。相傳於南宋時期,在西貢佛堂門已建有天后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或另外選定的日子,香港各社區會舉行不同規模的賀誕活動,一些地方團體會籌辦粵劇神功戲、抽花炮等活動以酬謝神恩,甚至舉行海上或陸上巡遊。信眾透過賀誕活動,發揮團結社區與族群的作用。

長衫02.jpg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右)22日在儀式上向香港天后誕協會代表劉錦棠(左)頒發牌匾。圖源政府新聞處

 在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方面,中式長衫在民國初年日漸流行,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上海裁縫師傅來港,豐富了本地長衫的製作工藝,更融合西式裁剪方法,形成香港獨特的長衫製作技藝。昔日,香港中式長衫是婦女的日常服裝,現時已成為重要場合的優雅衣着。男裝長衫在新界傳統中是宗族長輩的身份象徵,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長衫03.jpg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右)22日在儀式上向香港長衫協會代表邱復興(中)及傅雅君(左)頒發牌匾。圖源政府新聞處

 國務院分別於2006年、2008年、2011年及2014年公布了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列入《名錄》。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申報,並成功將粵劇和涼茶列入首批《名錄》。香港有4個項目成功列入2011年公布的第三批《名錄》,包括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中秋節——大坑舞火龍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另有4個項目成功列入2014年公布的第四批《名錄》,包括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黃大仙信俗、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和古琴藝術。

 政府一直致力保存和推廣本地的非遺,非遺辦事處於2018年及2019年與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合辦「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傳承計劃」、2019年舉辦「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講座,並於2022年與香港長衫協會及相關學術機構合辦「香港長衫技藝非遺研討會」。

 為進一步推展非遺的保護工作,特區政府於2018年年底撥款3億元以推行「非遺資助計劃」,推動社區參與和加強對香港非遺項目各方面的保護工作。其中,亦包括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的資助項目,例如資助本地學術機構進行項目研究、出版專刊及推動中式長衫傳承教育及資料庫,以及支持地方組織舉辦各區天后誕,如九龍城、油麻地、佛堂門、蒲苔島、大澳汾流、坑口天后誕等。

 政府會繼續致力保存和推廣本地的非遺,令香港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

 頂圖:香港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成功獲列入國務院於2021年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牌匾頒發儀式22日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行。

責任編輯:楊穎婕 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