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兩高一部:對組織水軍進行網暴依法從重處罰

兩高一部:對組織水軍進行網暴依法從重處罰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3-09-25 15:29:42 來源:香港商報網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官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9月25日聯合發布《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依照《意見》規定,檢察機關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侮辱、誹謗犯罪行為,應當依法提起公訴,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網絡暴力行為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意見》要求,準確適用法律,針對網絡暴力的不同行為方式,分別以誹謗罪、侮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定罪處罰。《意見》指出,基於蹭炒熱度、推廣引流等目的,利用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等推送、傳播有關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信息,符合刑法規定的,以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定罪處罰。網絡服務提供者對於所發現的有關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符合刑法規定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定罪處罰。

 《意見》要求,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應當體現從嚴懲治精神,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要重點打擊惡意發起者、組織者、惡意推波助瀾者以及屢教不改者。實施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具有以下五種情形之一的,依法從重處罰:針對未成年人、殘疾人實施的;組織「水軍」、「打手」或者其他人員實施的;編造「涉性」話題侵害他人人格尊嚴的;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布違法信息的;網絡服務提供者發起、組織的。

 《意見》強調,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實施侮辱、誹謗犯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應當依法提起公訴。對於網絡侮辱、誹謗是否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應當綜合侵害對象、動機目的、行為方式、信息傳播範圍、危害後果等因素作出判定。同時,《意見》還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對於所發現的網絡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

 《意見》還就落實協助取證、加強立案監督、強化銜接配合、促進綜合治理等作出明確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印發《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廳(局),解放軍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公安局:

 現將《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請分別報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2023年9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

 為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活動,有效維護公民人格權益和網絡秩序,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典、民事訴訟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司法解釋規定,結合執法司法實踐,制定本意見。

 一、充分認識網絡暴力的社會危害,依法維護公民權益和網絡秩序

 1.在信息網絡上針對個人肆意發布謾罵侮辱、造謠誹謗、侵犯私隱等信息的網絡暴力行為,貶損他人人格,損害他人名譽,有的造成了他人「社會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擾亂網絡秩序,破壞網絡生態,致使網絡空間戾氣橫行,嚴重影響社會公眾安全感。與傳統違法犯罪不同,網絡暴力往往針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實施,受害人在確認侵害人、收集證據等方面存在現實困難,維權成本極高。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要充分認識網絡暴力的社會危害,堅持嚴懲立場,依法能動履職,為受害人提供有效法律救濟,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公眾安全感,維護網絡秩序。

 二、準確適用法律,依法嚴懲網絡暴力違法犯罪

 2.依法懲治網絡誹謗行為。在信息網絡上製造、散布謠言,貶損他人人格、損害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以誹謗罪定罪處罰。

 3.依法懲治網絡侮辱行為。在信息網絡上採取肆意謾罵、惡意詆毀、披露私隱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以侮辱罪定罪處罰。

 4.依法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組織「人肉搜索」,違法收集並向不特定多數人發布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定罪處罰;依照刑法和司法解釋規定,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5.依法懲治借網絡暴力事件實施的惡意營銷炒作行為。基於蹭炒熱度、推廣引流等目的,利用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等推送、傳播有關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信息,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規定的,以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定罪處罰;依照刑法和司法解釋規定,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6.依法懲治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行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對於所發現的有關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規定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定罪處罰;依照刑法和司法解釋規定,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7.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行為。實施網絡侮辱、誹謗等網絡暴力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8.依法嚴懲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應當體現從嚴懲治精神,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堅持嚴格執法司法,對於網絡暴力違法犯罪,依法嚴肅追究,切實矯正「法不責眾」的錯誤傾向。要重點打擊惡意發起者、組織者、惡意推波助瀾者以及屢教不改者。實施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從重處罰:

 (1)針對未成年人、殘疾人實施的;

 (2)組織「水軍」、「打手」或者其他人員實施的;

 (3)編造「涉性」話題侵害他人人格尊嚴的;

 (4)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布違法信息的;

 (5)網絡服務提供者發起、組織的。

 9.依法支持民事維權。針對他人實施網絡暴力行為,侵犯他人名譽權、私隱權等人格權,受害人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10.準確把握違法犯罪行為的認定標準。通過信息網絡檢舉、揭發他人犯罪或者違法違紀行為,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實或者明知是捏造的事實而故意散布的,不應當認定為誹謗違法犯罪。針對他人言行發表評論、提出批評,即使觀點有所偏頗、言論有些偏激,只要不是肆意謾罵、惡意詆毀的,不應當認定為侮辱違法犯罪。

 三、暢通訴訟程序,及時提供有效法律救濟

 11.落實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法律規定。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對於被害人就網絡侮辱、誹謗提起自訴的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害人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公安機關應當根據人民法院要求和案件具體情況,及時查明行為主體,收集相關侮辱、誹謗信息傳播擴散情況及造成的影響等證據材料。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法為公安機關取證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協助。經公安機關協助取證,達到自訴案件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決定立案;無法收集相關證據材料的,公安機關應當書面向人民法院說明情況。

 12.準確把握侮辱罪、誹謗罪的公訴條件。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實施侮辱、誹謗犯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應當依法提起公訴。對於網絡侮辱、誹謗是否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應當綜合侵害對象、動機目的、行為方式、信息傳播範圍、危害後果等因素作出判定。

 實施網絡侮辱、誹謗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嚴重危害社會秩序」:

 (1)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社會影響惡劣的;

 (2)隨意以普通公眾為侵害對象,相關信息在網絡上大範圍傳播,引發大量低俗、惡意評論,嚴重破壞網絡秩序,社會影響惡劣的;

 (3)侮辱、誹謗多人或者多次散布侮辱、誹謗信息,社會影響惡劣的;

 (4)組織、指使人員在多個網絡平台大量散布侮辱、誹謗信息,社會影響惡劣的;

 (5)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情形。

 13.依法適用侮辱、誹謗刑事案件的公訴程序。對於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網絡侮辱、誹謗行為,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立案。被害人同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的,人民法院可以請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並將相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原自訴人可以作為被害人參與訴訟。對於網絡侮辱、誹謗行為,被害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前提起自訴,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有關行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對於網絡侮辱、誹謗行為,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經審查認為已構成犯罪但不符合公訴條件的,可以告知報案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14.加強立案監督工作。人民檢察院依照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對網絡暴力犯罪案件加強立案監督工作。

 上級公安機關應當加強對下級公安機關網絡暴力案件立案工作的業務指導和內部監督。

 15.依法適用人格權侵害禁令制度。權利人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其人格權的違法行為,不及時制止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依據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條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依法作出人格權侵害禁令。

 16.依法提起公益訴訟。網絡暴力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

 網絡服務提供者對於所發現的網絡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

 人民檢察院辦理網絡暴力治理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可以依法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協助。

 四、落實工作要求,促進強化綜合治理

 17.有效保障受害人權益。辦理網絡暴力案件,應當及時告知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有權依法申請法律援助。針對相關網絡暴力信息傳播範圍廣、社會危害大、影響消除難的現實情況,要依法及時向社會發布案件進展信息,澄清事實真相,有效消除不良影響。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促使被告人認罪認罰,真誠悔罪,通過媒體公開道歉等方式,實現對受害人人格權的有效保護。對於被判處刑罰的被告人,可以依法宣告職業禁止或者禁止令。

 18.強化銜接配合。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要加強溝通協調,統一執法司法理念,有序銜接自訴程序與公訴程序,確保案件順利偵查、起訴、審判。對重大、敏感、複雜案件,公安機關聽取人民檢察院意見建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提供,確保案件依法穩妥處理。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各單位各司其職、高效聯動的常態化工作格局,依法有效懲治、治理網絡暴力違法犯罪。

 19.做好法治宣傳。要認真貫徹「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充分發揮執法辦案的規則引領、價值導向和行為規範作用。發布涉網絡暴力典型案例,明確傳導「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教育引導廣大網民自覺守法,引領社會文明風尚。

 20.促進網絡暴力綜合治理。立足執法司法職能,在依法辦理涉網絡暴力相關案件的基礎上,做實訴源治理,深入分析滋生助推網絡暴力發生的根源,通過提出司法建議、檢察建議、公安提示函等方式,促進對網絡暴力的多元共治,夯實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不斷健全長效治理機制,從根本上減少網絡暴力的發生,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責任編輯:趙桐曲 兩高一部:對組織水軍進行網暴依法從重處罰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