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施政建言】化被動為主動 扭轉形勢開新天

【施政建言】化被動為主動 扭轉形勢開新天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3-10-13 08:46:4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莊子雄

特首李家超將於10月下旬發表今年《施政報告》,特區政府現正展開公眾諮詢。為反映業界聲音和向政府建言獻策,近月香港工業總會(工總)透過三場諮詢會、會面以及網上問卷形式,諮詢及廣納不同會員及業界的意見,並以「鞏固優勢勇開新天 工業騰飛再現輝煌」為題,就2023年《施政報告》向特區政府提交意見書。

全球經濟放緩、中美貿易摩擦、出口疲弱、轉口港地位被鄰近城市取代,香港經濟正面臨嚴峻考驗。「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既發揮香港多年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聯通世界」的獨有優勢,同時以多元化產業重塑經濟活力,是極具遠見的策略性規劃。

發揮優勢拓展海外聯繫

香港挑戰與機遇並存,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特區政府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善用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帶領香港及工商業界主動出擊扭轉形勢,並為推進經濟多元化鋪路。為此,工總在意見書提出六大重點倡議:

第一,鞏固「超級聯繫人」角色,積極拓展海外聯繫。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對香港的經濟和貿易活動產生極大影響。香港具擔當內地與西方社會重要橋樑的角色,工總認為各駐歐及駐美經貿辦應該採取主動,增撥資源誠懇地向各國「說好香港故事」,並在東盟、非洲及東歐的新興市場增設經貿辦,協助業界盡快調整業務。

第二,籌建北都創新科技館展示新工業願景,積極拓展海外聯繫。佔地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會區,將是帶動香港未來工業發展的動力火車頭,但企業及公眾可從官方渠道獲取的信息不多,工總建議籌建北都創新科技館,向企業、市民深入展示新型工業的願景,把這個對未來香港發展影響重大的規劃,以活潑、生動的形式呈現,既可讓相關產業提前布局,更可吸引新一代對新工業的興趣。

制定工業人才藍圖

第三,強化「灣區標準」推銷香港品牌,建立區域檢測及認證中心。「灣區認證」尚於起步階段,工總建議爭取更多有關「灣區標準」的檢測認證工作,讓港資廠商的產品通過檢測後就可在大灣區流通,深化區域合作。

第四,善用「一小時生活圈」吸引全球人才,培養未來工業棟樑。工總建議政府善用高鐵、港珠澳大橋形成的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容許各類專才在深圳或其他內地城市居住,即日往返香港公司工作,減低住屋成本對有意來港工作人士的經濟負擔。

第五,制定工業人才藍圖,培育新生代投資未來。工總建議政府制定「工業教育藍圖」,制定工業人才升學及職業生涯的策略規劃,鼓勵及引導年輕人投身新興產業,扭轉社會大眾對本地工業的傳統觀感,為香港人才發展布局。

第六,以結果為目標,革新審批資助思維。現時不少資助計劃過於着重審慎批核的原則,本末倒置,審批流程繁複及冗長,拖慢推廣業務及研發商品進度。工總建議政府革新資助審批思維,以結果為目標,以簡化的手續把資助以靈活的手法批給最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助力香港創科及新型工業化發展。

工總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務實與前瞻性兼備,為驅動經濟長遠發展建立穩固基礎,並助業界把握《「十四五」規劃綱要》、「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建設、創科發展等機遇。在國家及特區政府的規劃、定位和政策扶持下,香港正迎來由治及興新時代,相信在政府的帶領、業界的合作下,定能讓香港經濟再創高峰,為香港工業開創新天。

責任編輯:林鏗泓 【施政建言】化被動為主動 扭轉形勢開新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