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讓世界認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來論】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讓世界認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10-15 16:38:02 來源:紫荊

 文|賴明明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動人、最具說服力的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就要講好中國現代化的故事,讓世界認識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一、中國式現代化蘊含動人故事譜寫壯麗史詩

 1933年,上海《東方雜誌》刊文徵求兩個問題的答案:先生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先生個人生活中有什麼夢想?清華大學張申府教授認為理想中的中國「是能實現孔子『仁』的理想、羅素科學的理想與列寧共產主義的理想的」;作家郁達夫的回答是「沒有階級,沒有爭奪,沒有物質上的壓迫」;梁啟超的中國夢是「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周恩來的中國夢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其實,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夢想。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孫中山提出「振興中華」的故事

 第一個提出「振興中華」的是孫中山。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目睹中華民族有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決定拋棄「醫人生涯」,進行「醫國事業」。孫中山不斷領導策劃反清武裝起義,最終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但是,建立的中華民國沒有徹底剷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餘孽,振興中華何時能實現?孫中山也發出了質疑:中國人看起來4萬萬,但實際上是一盤散沙,中國人能團結起來嗎?1925年《總理遺囑》留下令人潸然淚下的警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不同階級在近代中國的歷史舞台上展示功夫,所有努力都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命運,怎麼辦?

 (二)毛澤東推動工業化的故事

 毛澤東非常重視工業化與現代化,在《論聯合政府》中把實現工業化作為奮鬥目標。他指出:「沒有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不可能建設真正大規模的工業。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鬥爭,而且是為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鬥爭。」1949年12月16日, 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不到3個月之時首訪前蘇聯,意在爭取前蘇聯援建中國實現工業化。1953年8月毛澤東在一個批示中指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1953年到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一五」計劃,確定的基本任務是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要求,集中主要力量推進大型工業專案建設,以及對個體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及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實現工業化是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理想,從洋務運動到孫中山都未成功;但是,中國共產黨成功了,新中國成立後提出的「一化三改」成功推動中國從農業國發展成為工業國。

 二、中國式現代化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

 什麼是現代化?現代化是指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所發生的深刻變化,這種變化包括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等各個方面的轉變。第一種觀點認為現代化是鐵路化。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設計的現代化藍圖是鐵路要修通到青藏高原,在沿海北、中、南三個地區修建世界級的大港口,吸引大批外資前來中國發展實業;第二種觀點認為現代化是電氣化。列寧給社會主義下的定義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20世紀50年代,在當時的中國人心目中,「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代表着現代化的生活方式。

 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是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邏輯的必然選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果把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國夢」看成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就是手段。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幹出來的現代化。所形成的中國道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用全新的「中國之治」賦予「現代化」中國式內涵,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為人類提供了另一條與西方式現代化不同的發展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解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力量問題,並提供了正確方向指引和堅強組織保障。實踐證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最高原則,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政治優勢。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兩項重大原則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兩步走戰略安排,即:第一步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步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思想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要求「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四)中國式現代化兼有現代化共性與中國特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又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這一重要論斷,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確立了基本原則和方向,同時也表明了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現代化的辯證邏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性,同時體現了中國的國情與特色。

 三、總書記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指明方向

 黨的二十大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廣東省在其中又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在這個重要關頭與關鍵時刻,2023年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並作重要講話指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深刻領會廣東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中的任務。

 (一)要抓緊做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東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應擺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為主陣地,舉全省之力辦好這件大事,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東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上取得更大進展。要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三)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東要始終堅持以製造業立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四)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東要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加快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區域間的互聯互通,帶動和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區的產業有序轉移。

 四、中國式現代化助力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啟航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啟航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已有「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增加了第四個自信即文化自信。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文化自信的表述後增加了「自強」二字,同時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此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啟航的動力。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創造了物質文明,而且創造了精神文明。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是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進程,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啟航的進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蘊含在六大新觀念之中。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考察時首次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2023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儀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觀展示了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天下情懷、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提倡「以和為貴」,主張「和平共處」,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相向而行。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真誠呼籲,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這種價值觀是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天下觀」和馬克思主義的國際主義精神,與世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一個結合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第二個結合,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主張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的歷史觀。

 (四)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國式現代化反對文明衝突論、文明中心論,主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

 (五)中國式現代化的民主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發展全進程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民主觀強調人民至上原則、全面依法治國原則、全進程人民民主原則,是真正能體現全體人民意願的民主制度。

 (六)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一方面體現了「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的中華傳統觀念,另一方面也是馬克思生態思想和《自然辯證法》在21世紀的最新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觀宣導在全球範圍內共同合作應對生態環境問題,實現共同發展,體現了全人類的共同發展觀。

 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探索從根本上扭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啟航。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不僅要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而且要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啟航中發揮重要作用,走在全國全列。深圳市作為經濟特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應當發揮更加積極有為的作用,不僅要率先建成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典範,而且要率先建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城市範例。

 (作者係深圳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國民教育聯動機制與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1YJAGAT001),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責任編輯:程向明 【來論】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讓世界認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