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新聞網事|「飯圈化」侵擾的背後:警惕「窺私」破界蔓延

新聞網事|「飯圈化」侵擾的背後:警惕「窺私」破界蔓延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10-22 15:08:55 來源:中新社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流量當紅」的當下,「飯圈化」現象從娛樂圈到體育界,從經濟領域到文化範疇,幾乎滲透到了中文互聯網的一切話題。

 所謂「飯圈」本是對娛樂圈狂熱粉絲的一種戲謔性稱呼。此次再度引發網友對「飯圈化」現象的討論,源於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王楚欽日前在機場怒懟粉絲幾乎貼身跟拍行為的視頻,王楚欽隨後發聲明呼籲公眾尊重其個人隱私,抵制代拍和長時間跟拍等行為。值得一提的是,王楚欽不是國乒深受其害而發聲的第一人,另一位國乒運動員樊振東也因類似遭遇而發出「留出私人空間」的呼籲。

 有媒體刊文稱,從跳水名將全紅嬋的家庭地址遭洩露、被直播,到游泳運動員汪順在機場被粉絲強行戴帽子,再到羽毛球運動員陳雨菲的生活信息和航班行程被發到網上,娛樂圈的這股歪風已「侵入」體育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近年來,「飯圈化」陋習早已不僅存在於娛樂圈,而是蔓延到了體育、文化等多個領域。極目新聞一篇文章指出,不管你是真靠流量吃飯,還是憑實力出圈,也不管你從事的究竟是什麼工作,只要出了名,引來了狂熱的「粉絲」,就必然會受到「飯圈化」的侵擾。

 甚至歷史人物都擁有自己的「粉絲」陣營。新媒體「鈦媒體」刊文稱,在不少人文社科氛圍討論比較濃厚的網絡平台,四處可以看到「關公戰秦瓊」式的歷史人物對比,以及「哪個朝代才是中國歷史巔峰」的討論。許多討論早已超出學術範圍,進入明顯的「飯圈化」層面。

 不少網友對「飯圈化」現象吐槽:「『飯圈化』的東西好可怕,隨便講一句就被貼標籤,還被罵……」「不少粉絲天天打榜助威,謾罵互撕、造謠生事、挑動對立,樂此不疲。真是一種病態文化。」

 「在網上,要尋找認真分析比賽、客觀評判球員的內容已經相當困難了,因為飯圈鬥爭吞沒了一切。」有網友稱,「『飯圈化』最噁心的就是群體認同感,它把不同的個體僅僅通過一個特徵分門別類,pua(網絡用語,大意是通過貶低對方來吸引和控制對方)你,說你的行為需要整個群體來買單。」

 媒體也刊文呼籲警惕「飯圈窺私」破界蔓延。《北京日報》評論文章指出,運動員也好,娛樂明星也罷,公眾人物的隱私也是隱私。種種越界行為影響公共秩序,還可能觸犯法律。更重要的是,動輒人肉扒皮、跟蹤偷拍絕非一句「不理智」就能評價。一旦公眾對此降低了心理閾值,每一個普通人都可能在不經意間成為下一個「楚門」。

 同時,如何應對「飯圈化」現象驚人的擴散能力,也引人深思。《楚天都市報》刊文稱,只有整個社會形成合力,扭轉「為愛追星就無罪」的荒謬心態,讓遏制「飯圈化」陋習成為共識和責任,才更富有正面意義。(圖片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程向明 新聞網事|「飯圈化」侵擾的背後:警惕「窺私」破界蔓延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