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長沙的橋丨此刻長沙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01-12 11:51:27 來源:長沙晚報

    城市有水,便有了靈氣,水上有橋,便有了詩意。長沙多水,湘江迤邐南來,浩蕩北去,瀏陽河彎繞而過,圭塘河、撈刀河等曲流其中,江河上那一座座橋,連東接西、聯南串北,有如一根根紅緞綵帶。

    長沙的橋,是一道道風景。那如長虹臥波,若彎月映水,似飛燕凌空,像音符跳躍的橋,都呈現出特有的美感。銀盆嶺大橋雙塔形狀的橋樑、條條鋼索猶如一根根漂亮的琴弦;福元路大橋紅色的提籃式橋身搭配七彩燈光,閃爍出燈的海洋。最是細雨輕煙中,白霧騰空,幾輪彎月若隱若現;又或是朗月懸空,天寧地淨,靜影沉璧中,倒映出一泓流光溢彩。最宜坐着遊輪,遊蕩江心,從一座座橋下穿過,便最能見那橋之峻,收束提頓着江流,見出那橋之俊,裝點提神着江河。

    長沙的橋,是一條條動脈。一座橋修過去,就像打通了一個地方的任督二脈,頓時活力四射起來。一棟棟樓立了起來,一盞盞燈亮了起來,一輛輛車多了起來,城市的版圖,像點燃了的草地,蓬蓬勃勃地蔓延。試看一部橋樑建設史,就是一段城市發展擴張史。回首五十餘年前,長沙湘江段才有了第一座橋,橫跨橘子洲的這座大橋,連接的是五一路,連接的是城市的最繁華處。約二十年後,在橘子洲大橋往北約3.5公里處,有了長沙第二座湘江大橋,又過了約十年,在橘子洲大橋往南數公里處,有了長沙第三座湘江大橋。老長沙人口中的湘江一、二、三橋,勾畫了2000年左右長沙的城市格局。此後這二十多年,湘江上陸陸續續由南往北有了滬昆高鐵專用橋、黑石鋪大橋、湘府路大橋、福元路大橋、三汊磯大橋、月亮島大橋、長沙綜合樞紐大橋、許廣高速湘江大橋等多座大橋。與之相應的,是長沙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12年的約181平方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760平方公里,城市擴容至四倍以上。無數人站在橋上看風景,看到的是昔日的鄉野成為繁華的都市,看到的是整串整串的車流駛在長長路燈串成的亮光里,像駛進了天上的街市。

    長沙的橋,銘刻着美好記憶。橘子洲大橋,作為迄今為止全國規模最大的雙曲拱橋,已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真正的遺產,必定凝結着智慧和情感。想當年八十萬人參與築橋,一肩一擔中,飽含着多少期待與深情?是的,這是一座改寫歷史的橋,回望千百年來,張眼可及的一江兩岸,在風雨中迷茫,在夜色里迷離,咫尺起風波,那一個個渡口,曾留下過朱熹、張栻的足跡,留下過暮色中歸人的望眼,留下過無數等待與踟躕。靈官渡早已不在了,朱張渡也只剩下了牌坊。不在了是對的,一橋飛架,像整頓了山河,橘子洲大橋通車時人山人海的沸騰場面,是一次歷史性的辭舊迎新,銀盆嶺大橋拉索上那些燈光連成的琴弦,分明在奏着夢想成真的歌。

    長沙的橋,已不滿足於溝通的功能,總是在尋求着某種超越。猴子石大橋為中國首座採用三角形穩定性的大型橋樑,三汊磯大橋成為我國最大的自錨式懸索大橋;已合龍在建的香爐洲大橋,成為湘江上跨度最大、主塔最高的獨塔斜拉橋;在建的興聯路大橋,成為長沙目前在建橋面最寬、單跨最大、橋長最長的過江大橋;在建的暮坪湘江特大橋,成為全國公路交通系統的第一座雙飛燕式的鋼桁架系杆拱橋。湘江成了舞台,成了一座競技場,橋樑像體操運動員,在必選動作之外上演着自選動作,以驚艷的姿態創造奇觀。

    長沙的橋,是雄強的臂膀,是溫柔的紐帶,它縮短的不只是物理時間,也拉近了心理空間,它通向幸福的彼岸,它指向歸家的旅途。作為千萬級人口的大都市,長沙還在湘江上規劃更多的橋,諸如學士路過江大橋、銀盆嶺大橋擴建、人民路過江通道、清風路大橋等項目。長沙的橋會更多,就像這座城市給人的驚喜,在不斷生長。(來源 長沙晚報)

責任編輯:林梓琦 長沙的橋丨此刻長沙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