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調查指兒童沉迷電子產品時數超標 團體建議家長與孩子約法三章

調查指兒童沉迷電子產品時數超標 團體建議家長與孩子約法三章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1-14 11:42:4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今日(14日)公布兒童電子產品使用研究結果,顯示孩子在非學習用途以外平日平均花4小時使用電視、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假日使用時間更增至平均6小時,遠高於衛生署建議6至12歲兒童應限制每天花少於2小時在電子屏幕產品上作娛樂用途的建議。

女青研究主任藍朗介紹,研究於去年7至10月進行,訪問773位小學生父母、祖父母和監護人,發現72.7%都有自己的電子產品,包括85%擁有電腦、78.4%擁有平板電腦和61.5%擁有智能電話,主要用作觀看網絡影片、網課/學習/做功課及打機,各佔81.7%、62.6%與60%。至於家長平日平均每天使用3小時電子產品作非工作用途,假日平均每日使用3.3小時,至於兒童平日平均使用4小時電子產品作非工作用途,假日平均每日使用6小時,經數據分析後更發現家長使用電子產品時間愈多,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亦會愈長,估算家長每日使用1小時,兒童每日使用2小時4分鐘,為家長使用時間的一倍。

據了解,70.5%受訪家長因可放鬆而讓兒童使用電子產品,另有48.4%和26.7%是由於作為獎勵和兒童悶下讓兒童使用電子產品。51.9%家長認為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50.6%會選擇以沒收產品、30.3%會選擇責罵和18.8%以關Wi-Fi來解決問題,並只有10.6%及5.4%受訪家長以提醒或協商方式處理。調查更發現高小學生假日平均使用8.2小時電子產品,接近成人每日上班時間,而使用電子產品會對兒童情緒和關係產生影響,分別有35.1%因沒有使用電子產品覺得沉悶、29.1%易怒、28.1%因未能使用電子產品而傷心、22%減少與別人社交/溝通及13.9%減少與同輩互動。

空姐Candy的10歲兒子大約兩年前因疫情需要上網課而擁有平板電腦,由於多時間留在家中而開始接觸網絡遊戲,約3個月後就上癮,要求每日登入、索取禮物和課金,過時過節給予利是錢或買聖誕禮物時都要求課金,感到好像難以拒絕。她透露當發現兒子經常因打機引致衝突,又動手推撞婆婆,影響家人關係,意識到要想方法協助兒子。Candy認為要以身作則,工餘時間盡量不拿手機使用,在放假時帶兒子前往沒有網絡地方,到內地或海外遊玩,兒子現時情況有改善,每晚睡覺前由要求玩20分鐘轉為互相談天10分鐘,更約法三章考試前兩星期盡量玩少點網絡遊戲,成績有進步。

Candy建議面對同樣問題的家長要多與孩子談天,有同理心去了解為何子女為何經常想上網,了解玩什麼遊戲和遊戲性質如何影響他們,假如是有教育意義遊戲就不用太擔心影響兒子性格。至於兒子現時平日玩一小時遊戲,放假會玩多點至兩三個小時。兒子有時會在考試前兩周要求自己幫助登入代拿特別版禮物,自己都會妥協讓他回家玩10至15分鐘來放鬆一下,只是考試前一周絕對不能用。

女青總主任(青年及社區服務)郭義聰稱,最極端例子是孩子使用20小時電子產品、家長使用15小時,故提醒家長切勿太早給予小朋友電子產品,特別是兩三歲孩子,最重要的原則是協商,讓孩子明白媽媽知道其需要,同理心很重要。至於收手機、關Wi-Fi與拔插頭是不好處理手法,雙方情緒會爆發,很多家庭暴力與衝突會在該時發生,有孩子激動到打破電視,故家長要保持冷靜,多點親子時間、一起遊玩和看圖書,建立規範。他重申所有建議都需先嚴後鬆,應用較緊方法讓小朋友習慣有時間表,便會慢慢習慣有規範,同時避免與孩子正面衝突,應與孩子協商,有其意見很重要,多聆聽有助孩子情緒穩定點,假如家長外出工作而要祖父母或外傭照顧子女,可嘗試使用科技幫忙,下載一些應用程式篩選暴力色情應用程式,香港父母意識很高,凡事要取一個平衡,多肯定孩子需要,避免負面標籤。

頂圖為女青總主任(青年及社區服務)郭義聰、育有10歲兒子的Candy和女青研究主任藍朗合照。

責任編輯:鄭嬋娟 調查指兒童沉迷電子產品時數超標 團體建議家長與孩子約法三章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