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行研究員:料2024年GDP增長5%左右 內需仍將是主要支撐力

中行研究員:料2024年GDP增長5%左右 內需仍將是主要支撐力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1-17 16:59:3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GDP增長5.2%,較上年回升2.2個百分點,高於5%左右的預期目標。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整體持續恢復,2024年中國經濟運行預計將延續溫和恢復態勢,料GDP增長5%左右,內需仍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

 范若瀅分析,從需求端來看,消費發揮了經濟增長「壓艙石」作用。2023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2.5%,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不僅高於疫情期間水平(2020-2022年平均貢獻率為28.1%),也高於疫情前水平(2017-2019年平均貢獻率為59.5%)。與之相對,由於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房地產投資持續下降,地方財政壓力增大制約基建投資增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同時,國際需求不足效應顯現,出口增速下滑。

 從供給端來看,供給端恢復整體好於需求端。2023年我國生產動能由疫情期間的工業轉向服務業,服務業保持較快恢復,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2023年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基本接近疫情前水平(2017-2019年平均為62%),比第二產業貢獻率高23.5個百分點。產業轉型升級趨勢更加明顯。2023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5%,明顯快於全部投資增速。我國「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產品強勢崛起,新能源汽車的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

 全年經濟恢復呈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特點

 范若瀅認為,2023年是中國經濟運行從疫情期間的非常態化向常態化轉變的第一年。受上年基數波動、疫情「疤痕效應」等因素影響,全年GDP增速波動幅度較大,呈現「N」字型走勢。從經濟景氣度來看,呈現「V」字型走勢,但右側回升斜率更緩。

 「2023年12月當月經濟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基礎依然偏弱」范若瀅表示,其一,流感多發、寒潮降溫等因素對消費活動造成制約,消費增長勢頭有所放緩。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4%,較上月回落2.7個百分點。家電、家具、建築裝潢等房地產相關商品消費表現依然偏弱。其二,房地產市場表現持續低迷,銷售、投資、資金來源等多方面情況均不樂觀。2023年商品房銷售額、房地產開發投資、房企資金來源分別同比下降6.5%、9.6%和13.6%,降幅還在持續擴大。其三,物價進一步下探。12月CPI、PPI分別下降0.3%和2.7%,持續在負增長區間運行。這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包括豬肉價格持續下行、國際油價高位震盪等結構性因素,也包括上年高基數效應,更主要的是受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經濟基本面的影響。

 2024年將延續溫和恢復態勢

 展望2024年,范若瀅認為,中國經濟景氣度將有所回升,預計GDP增長5%左右。「這個增速雖然低於2023年,但較2022-2023年兩年平均增速有所回升」。

 范若瀅認為,內需仍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一是隨着經濟持續恢復,以及擴內需、促消費政策繼續發力顯效,消費有望持續恢復。其中,汽車消費將穩定增長。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將提速,主要增量來自基建投資和製造業投資。三是出口有望低位回升。美國補庫存周期開啟,疊加基數較低,有利於中國出口改善。但全球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的滯後效應或將顯現,全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外需很難有明顯改善,預計出口的回升幅度有限。

 政策方面,范若瀅建議,要把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促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把治標和治本目標結合起來。短期來看,要多措並舉加大穩增長政策力度,進一步打開財政政策空間,繼續實施穩健偏寬的貨幣政策,持續促消費、穩投資,進一步發揮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中長期來看,要通過改革為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營造更好的制度環境和不竭動力。進一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尊重市場規律,充分運用法治化思維,穩定企業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記者張麗娟)

責任編輯:朱劍明 中行研究員:料2024年GDP增長5%左右 內需仍將是主要支撐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