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心態、狀態和生態:看濰柴20年如何拾階而上、勇攀巔峰

心態、狀態和生態:看濰柴20年如何拾階而上、勇攀巔峰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3-27 15:09:2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無數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追逐夢想。

    在20年的點滴累積中,裝備製造業龍頭企業濰柴動力(000338.SZ,2338.HK)從山東濰坊走向了全國、邁進世界舞台的中央。20年的商業年輪,刻畫下營業收入從62億元增長到2140億元,凈利潤從5.4億元翻升到90.1億元的「奇蹟」。

    回首濰柴動力資本市場的20年,它的成功源於清楚把握了市場關鍵要素,有着明晰的企業發展路徑,並且不斷以開放的視野迎接新經濟的到來。國務院國資委原黨委副書記、副主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邵寧更是一語中的:「企業家的作用是濰柴成功的核心因素。」

    讓我們打開濰柴動力的「時間膠囊」,挖掘一家時代企業的價值之路。看看譚旭光如何像魔術師一樣,將公司從單一的發動機企業,搖身變成為整車整機為龍頭、動力系統為核心的工業裝備集團,成為全球行業版圖的重要一極。

3.jpg

    心態:長期主義,老老實實種好自己「田」

    3月26日,時在中春,濰柴動力上市20周年改革創新發展成果學術研討會在濰坊舉行,數百位專家學者、券商代表、投資者代表和全球合作夥伴共同研討這家千億市值企業的成功「秘鑰」。

    2004年3月11日,濰柴動力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成為中國內燃機行業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2007年4月30日,又完成換股吸收湘火炬並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實現「H+A」兩地上市。

    時至今日,公司總市值超過1400億元,較上市之初增長30倍。營業收入從2004年的62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140億元,增長33倍,累計實現收入1.87萬億元;歸母凈利潤從2004年的5.4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90.1億元,增長16倍,累計創造歸母凈利潤936億元。

    數據無言,是什麼讓這家企業成功穿越周期,與時間做朋友?譚旭光的話語直白、有力,「老老實實種好自己的『田』,是濰柴動力屹立不倒的長期戰略邏輯。」

    譚旭光說:「無論面對何種境地,我們始終不為誘惑所動,不為困難所懼,不為雜音所擾,堅持非主營業務不做、低附加值產品不做、重複性規模擴張不做,專註做強中國動力心。」

    以2023年大賣的天然氣重卡發動機為例,公司年報顯示去年銷售量達到12.2萬台,市場佔有率高達65%。譚旭光當日告訴到場嘉賓:「我們20年前就開始研究天然氣發動機。實踐證明,當行業上升時,我們收入一定是最高的;當行業下滑時,我們收入一定是降低最少的。」

    正是這樣的長期主義,專註主業追求極致的戰略堅守,濰柴動力才將發動機賣得比房地產更賺錢,將發動機做到了世界第一,突破了全球價值鏈的低端鎖定。

    當日,濰坊市委書記劉運在發言時,就稱譚旭光「有着傑出企業家的過人膽識、戰略企業家的廣闊視野」。

    狀態:永爭第一,用耐心抓住創新「金鑰匙」

    屬牛的譚旭光曾說過,企業產品的競爭說到底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傳統製造業必須實現三個轉型: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型、從同質化做量向高質量做強轉型、從產品跟隨向科技引領轉型。

    他至今還記得,當年上任後不久去歐洲考察時,外方對他格外「關照」,不但事先安排好路線,還全程跟隨重要的地方全部蓋上,生怕技術被偷走,而有的企業根本不讓他參觀。回國後,譚旭光就咬牙跟技術員說,一定要造有着世界水平的發動機。

    時間記錄下靜悄悄的科研戰場上,濰柴人的日夜拼搏!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達到80.4億元,達到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06%。今年2月2日,濰柴集團2024年度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上,公司掏出6500萬元重獎企業重大科研成果和傑出科技人才,譚旭光說:「只要是研發人員干成的,我們就大膽獎」。

    從2020年至2024年,濰柴動力連續四次攀上熱效率世界之巔。如今,全球本體熱效率最高的52.28%商業化柴油機和54.16%商業化天然氣發動機已經逐步商業化,對推動我國內燃機行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在新能源領域,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屬支撐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商業化產品,為濰柴動力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儲備和新業態顛覆的實力。如今, 公司還完成了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純電動三大技術路線的全面布局,實現了在客車、卡車、工程機械、農業裝備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擁有別人拿不走的關鍵核心技術,是濰柴動力永爭第一的全球競爭邏輯。在資本市場靠炒作概念、靠誇大宣傳、靠包裝忽悠,是不可持續的,科技才是硬道理!」在當日研討會上,譚旭光如是表示。

    創新之路永不止步的譚旭光,把「綠色和高效」繪成了內燃機的底色。他最大的亮點,就是點燃了企業創新發展引擎,積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內核。

4.jpg

    生態:全球協同,釋放「1+1>N」巨大效應

    周期性,是裝備製造業的典型特徵,這往往導致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經營業績波動較大,譚旭光就形象概括其為「馬鞍形」的周期性發展特徵。

    如何破解「馬鞍困局」?其實,譚旭光20年前就清醒地認識到,單一的發動機企業很難獨立生存。他以顛覆性的設想平行整合濰柴動力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全球首創黃金動力總成一體化模式。並且,逆向整合陝汽重卡、雷沃農業裝備、雷沃工程機械等產業資源,讓發動機「長上腿、安上大腦、插上翅膀」,構建起了全球絕無僅有的同心輻射產業生態圈。

    在富有前瞻性的戰略思維指引下,濰柴動力還推動國際化均衡業務結構。2009年,公司併購了法國百年企業博杜安發動機公司,填補了16升以上高速大功率發動機空白;2012年併購德國林德液壓,將高端液壓技術收歸麾下;整合德國凱傲+美國德馬泰克,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物流產業鏈……

    如今,歐美等地11家全球高科技企業先後進入濰柴大家庭,補齊了我國在大缸徑高功率密度發動機、高端液壓、CVT動力總成、燃料電池等領域的技術短板,並全部實現了國內產業化落地,全新構建起了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裝備兩大黃金產業鏈。

    以收購法國博杜安為例,濰柴用10年時間完成全系列全領域大缸徑高速發動機的開發工作,打造「引進吸收-國產化-再輸出」模式,更投入40多億元用於大缸徑高端發動機產業化項目。如今,濰柴大缸徑發動機已經解決了中國大缸徑動力長期依靠進口的問題,實現了從過去全部依賴進口到現在全面替代進口。

    「隨着AI時代的到來,用於數據存儲的大數據中心建設將會給大缸徑發動機帶來極大的市場空間,這是一條再造濰柴發動機板塊的新賽道。」譚旭光表示,如今,濰柴已經具備年產2萬台的製造能力。濰柴動力M系列大缸徑發動機2023年銷量8000多台,同比增長38%。

    「集團大協同,是濰柴動力價值倍增的鏈合共贏邏輯。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一支戰略高度一致、資源高效協同、價值充分共享的航母戰鬥群,構建起了濰柴動力系統、陝汽重卡、雷沃智慧農業、雷沃工程機械、德國凱傲智慧物流、意大利法拉帝遊艇等業務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讓我們釋放出了『1+1>N』的巨大協同效應。」譚旭光的講話,充滿自信。

    期待濰柴動力書寫無限精彩!(記者 孫珂)

責任編輯:嚴燕紅 心態、狀態和生態:看濰柴20年如何拾階而上、勇攀巔峰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