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議員指「先行先試」計劃為收集意見 倡做好回收配套及宣傳教育

議員指「先行先試」計劃為收集意見 倡做好回收配套及宣傳教育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4-06 10:57:11 來源:香港商報網

當局正推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涵蓋6類處所14個試點。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今日(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政府會觀察「先行先試」計劃實施情況,了解對市民生活習慣的改變,收集意見,不排除未來會調整指定垃圾袋的設計,重申垃圾收費的目的是源頭減廢及加強回收,並非為了增加政府收入。

林正財又指,推行垃圾收費涉及改變市民習慣,很難一步到位,相信最少要兩年時間才能改變市民習慣,在推行初期令市民培養回收及源頭減廢,已可接受。

另外,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相關法例本月22日起實施,林正財認為,計劃設有6個月適應期,足夠讓商戶用完塑膠產品的存貨,被禁的即棄產品有其他替代方案,有信心能夠令市民逐漸習慣;亦歡迎餐廳推行外賣餐具收費的做法,鼓勵市民自備餐具。他稱,當局會在出現價錢合適的替代品時,才實施下一階段禁止塑膠餐盒的計劃。

盧偉國:應先要做好回收配套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盧偉國指,垃圾收費的初心並不是透過市民購買指定垃圾袋,以收費形式處理垃圾,而是鼓勵源頭減廢,達致用者自付,但現時來看,市民在減廢後,有可能面對管理費增加,與計劃的初心有出入。

盧偉國認為,現時垃圾收費很多配套都未準備好,單靠現有「綠在區區」及垃圾分類回收箱並不足夠,「先行先試」計劃收到的垃圾最終都是運往堆填區,希望當局考慮在首座能夠轉廢為能的焚化發電設施啟動時,才推動垃圾收費。

政府需做好宣傳教育

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指,即使垃圾收費已延至8月1日推行,但不認為全港食肆屆時能應付實行計劃後增加的開支,希望政府做好宣傳教育,同時減低各界為應付垃圾收費所增加的負擔。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指,協會的調查顯示,只有兩成受訪者曾到過「綠在區區」,很多市民亦不清楚廚餘機如何運用,居民會用街市「背心袋」裝垃圾,若計劃實行後要購買指定垃圾袋,與政府過往宣傳毋須用膠袋的說法有出入,希望當局作更多解說。

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潘建良指,其中一個試點柴灣連翠邨,全部288戶有九成已領取指定垃圾袋,邨內設有一部廚餘機,每日平均只有40人次使用,仍有八成居民不清楚廚餘機如何運用,認為有需要加強宣傳教育,達致減廢效果,單將焦點放於居民是否違規無用指定袋是本末倒置。

責任編輯:鄭嬋娟 議員指「先行先試」計劃為收集意見 倡做好回收配套及宣傳教育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