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理大學者監測海洋食品微塑膠 開拓可持續海洋食品和保育研究

理大學者監測海洋食品微塑膠 開拓可持續海洋食品和保育研究

責任編輯:蔣璐 2024-10-31 18:58:44 來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人口持續增長,本港海洋環境面臨着海洋污染、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等的嚴峻挑戰。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的研究團隊今日(31日)表示,特別聚焦創新的海洋污染監測技術和海洋食品可持續性研究,包括監測微塑膠對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的影響,以及重建珍珠貝礁等,積極回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塑膠廢棄物無處不在,塑膠微粒容易被海洋生物吞咽並積存於體內,影響食物鏈的其他攝食階層,對海洋生態系統構成重大威脅。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3年最新統計顯示,每名港人每年平均消耗約65千克海洋食品,高於全球人均消耗量20千克3倍之多。

36.jpg

    理大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副教授方家熙博士聚焦創新的海洋污染監測技術和海洋食品可持續性研究,包括監測微塑膠對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的影響,以及修復珍珠貝礁等。

    理大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副教授方家熙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顯微拉曼光譜法的自動測繪技術,調查本地海洋食品例如青口所積存的微塑膠數量和特徵。研究結果顯示,平均每克鮮青口肉中含有0.2至1.8顆長度約為40至1000微米的微塑膠,由此推測香港每年每人透過食用雙殼貝類,攝取微塑膠的數量可高達10380顆。有關研究已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

    研究團隊分析港人糞便中微塑膠含量數據,發現港人的微塑膠攝入率較其他亞洲和歐洲地區可高出約5倍。有關研究已發表在《Toxics》期刊。研究團隊正在積極探討微塑膠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後果,並聯同理大其他學系研究利用氣泡屏障和細菌生物膜從海水中移除微塑膠的不同方法。

38.jpg

    研究團隊追蹤分析珍珠貝礁對本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把珍珠貝的濾食特性作為生物監測工具,用於評估香港海洋污染情況並改善水質。

    方家熙最近被獲選為2024年度皮尤海洋保育學者,是全球6名獲獎者之一,同時也是唯一來自東亞地區的獲獎科學家。方家熙貢獻海洋保育的研究成果,還包括重建珍珠貝礁以改善海洋環境健康和生物多樣性,從而提升本地漁業資源。

    為改善海洋環境和增強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於香港赤門海峽選定位置,利用人工養殖的珍珠貝重建珍珠貝礁,並透過先進三維技術,追蹤分析珍珠貝礁對本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同時利用珍珠貝的濾食特性作為生物監測工具,評估香港海洋污染情況,以改善水質。團隊亦與本地漁民在水產養殖技術方面合作,支援可持續漁業發展。方家熙希望透過珍珠貝養殖,推廣生態營養理念,並振興本地珍珠產業,使環境和社區共同受益,有關見解剛於10月的《One Earth》期刊發表。

    頂圖:研究團隊正在積極探討微塑膠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後果。

責任編輯:蔣璐 理大學者監測海洋食品微塑膠 開拓可持續海洋食品和保育研究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