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曾經頻頻傳出惡臭和噪聲的垃圾收運站,近段時間已經在逐個「變身」,升級改造成了外觀時尚、整潔乾淨的資源集運中心。資源集運中心如何升級、有何變化?民生實事是否真正做到了街坊們的心坎上?近日,廣州日報記者走訪了多個「變身」後的資源集運中心,做了一番全面了解。
擺脫三大難題街坊表示肯定
作為民生項目,垃圾收運站肩負着轉運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功能,是城市運轉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臭味、污水、噪聲,是垃圾收運站的三大難題,常常因為處理不當,而成為市民投訴的焦點。在經歷升級改造後,如今的資源集運中心基本擺脫這三大難題。
剛完成升級改造的白雲區同和資源集運中心,日均收運同和街道生活垃圾130噸,設有壓縮箱4個。記者走進大門時,並沒有聞到臭味。在閘口位置的上方,有管道不斷噴出氣霧,這股氣霧傳來的是消毒劑的味道。
「這是在壓縮箱閘口位置配置的自動除臭噴霧系統,連同該系統還一起配置了一體化智能負壓式噴淋除臭系統,它們主要作用是在垃圾車傾倒垃圾進入壓縮箱的同時,能自動噴出次氯酸消毒氣霧,對垃圾箱進行除臭和消毒。」白雲區同和街道市政服務所所長徐靜說。
不只臭味「聞不到」,記者留意到資源集運中心裡的污水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污水渠被「藏」在地下,由明渠改為暗渠,這就有效防止污水臭味外溢了。
棘手的「噪聲」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徐靜說,為了消除噪聲,城管部門專門對資源集運中心的壓縮箱工作間進行了改造,修建密閉牆體,將牆面的窗戶換成了雙層中空隔音玻璃,將工作間閘門,改換成高密閉性卷閘門。
創新垃圾投放模式逐步撤銷直收直運點
近年來,廣州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以「繡花功夫」為城市環境「美顏」。除了資源集運中心,廣州市也完成了裝配式站點建設42座,撤除或調整路邊直收直運點594個。
「為了提高收運效率、同時也為了減少擾民和環境污染,接下來將逐步取消路邊生活垃圾直收直運。」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環衛處有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廣州正創新小型壓縮車進站投放垃圾的新模式,取消翻桶架,將前端的桶裝車轉運改為小型壓縮車轉運,既大幅提高垃圾轉運效率,又減少了作業過程中的噪聲擾民問題。目前,廣州已在越秀區黃花崗街、東山街、大東街,海珠區瑞寶街、鳳陽街以及荔灣區橋中街、彩虹街、龍津街、逢源街、南源街、昌華街等11條街道推行小型壓縮車收集轉運。
構建長效機制把惠民便民落到實處
民生實事是否做得好,街坊最有發言權。多位街坊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對資源集運中心的升級改造豎起大拇指「點讚」:「我發現市內很多垃圾收運站也在這幾個月來得到升級改造,成為了全新的資源集運中心,面貌煥然一新,操作流程更加規範,特別是在保護環境和不影響周邊居民上,資源集運中心取得不錯的成效,升級改造辦好了實事,起到了實效。」
「規範化、制度化、專業化,都是建立垃圾收運體系的基本要求,也是資源集運中心升級改造的基本要求。」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實現生活垃圾收運和垃圾收運站點日常運作的規範化和標準化,2024年7月,廣州市出台《廣州市生活垃圾轉運站日常管理規範》和《廣州市生活垃圾收集站(點)日常管理辦法》,明確了日常操作規程,細化崗位職責,統一場地設置、場地衛生、場地秩序和現場作業等各項管理規定及要求,進一步建立起用制度規範站點管理的工作機制,讓生活垃圾收運和垃圾收運點日常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作為2024年廣州市十件民生實事的一項內容,廣州城管部門在去年4月至12月中旬已完成115座生活垃圾收集站、35座轉運站建設改造任務,任務完成率達到115%。(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傑 通訊員:成廣聚)
頂圖圖說:時代玫瑰園資源收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