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2025年將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在全球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中,得益於政策利好、供給豐富、價格降低和基礎設施持續改善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兩旺,持續引領全球發展。有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這一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異軍突起,憑藉自身優勢一路高速發展,成為行業內的焦點。2024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68.4萬輛,同比增長94.5%,佔全國總產量超1/8;全省汽車總產量突破357萬輛,同比增長43.3%,佔全國比重超1/9。
那麼,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片繁榮的格局中,安徽是如何跑出加速度的呢?
政策扶持:打造產業發展堅實後盾
2023年,安徽省明確把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以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為目標,積極順應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趨勢,堅持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一體化發展。這一高瞻遠矚的戰略定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強大的政策驅動力。
據安徽財經網等本地媒體報道,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例如,《安徽省高質量充換電服務體系建設方案(2023 – 2027年)》及《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暫行)》等。在政策推動下,安徽省新增充電樁數量已達到16萬個,省級充換電基礎設施綜合監管服務平台也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實現了對全省公用充電樁的實時監控和管理。
《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2025年工作要點》提出,今年計劃建成2.5萬個公用充電樁和2.3萬個專用及自用充電樁,以實現「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的目標。
同時,安徽省還在2024年積極落實國家相關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從補貼、稅收優惠到產業布局引導等多方面發力,為新能源汽車企業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布局安徽。
產業布局:構建全鏈條產業生態
近年來,安徽省按照產業集聚、區域協同的原則,統籌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堅持錯位發展,因地制宜打造整車基地,構建起「合肥—蕪湖」雙核聯動、其他市多點支撐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安慶、宣城、滁州、馬鞍山等多個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集群,涵蓋「三電」、智能網聯、輕量化材料、銷售維保、回收利用等汽車全產業鏈。
合肥作為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核心城市,已集聚江淮、比亞迪、蔚來、大眾、長安、安凱等6家整車企業,實現了外資巨頭、央企造車、造車新勢力、地方自主品牌、華為生態圈等多種造車形式的「全滿貫」,支撐合肥新能源汽車「3 + N」產業發展格局初現,由千億向萬億邁進。
202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7萬輛,同比增長84%,產業鏈產值達2600億元。在新能源汽車產量排名中,合肥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比亞迪合肥基地所在的長豐縣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整車產量95萬輛,在全市佔比超過三分之二,穩居全國縣域第一。
蕪湖則憑藉奇瑞等企業的帶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績。2024年,奇瑞新能源汽車銷量一路飆升,高達58.4萬輛,同比激增233%。這一增速位居主流車企首位。
這種雙核帶動、多點支撐的產業布局,不僅促進了產業集聚,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還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了整個產業的協同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技術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核心動力
技術創新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安徽車企及政府層面在技術創新方面持續發力,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
在電池技術方面,國軒高科作為一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電池企業和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商,主營磷酸鐵鋰材料及電芯、三元材料及電芯、動力電池組及電池管理系統等,廣泛應用於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新能源汽車領域。
過去一年,國軒高科在產品技術領域推出多項重磅成果,包括「發布即量產」的5C超快充G刻電池、高鎳三元圓柱電池產品星晨電池,以及目前業內大熱的全固態電池技術。
蔚來F2工廠總裝車間。(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在智能網聯方面,蔚來汽車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擁有全球研發人員11000人左右,全球申請中及已授權專利總數達9500項,覆蓋智能電動汽車全業務場景,已構建12項全棧技術布局並產出一系列行業領先的技術成果。特別是智能駕駛晶片神璣NX9031的成功流片,以及整車全域作業系統SkyOS·天樞的全量發布,實現了「有芯有魂」的突破。2025年是蔚來的技術大年,從3月份開始,滿血版的SkyOS·天樞整車全域作業系統、自研的全球第一顆5nm車規級智駕晶片——神璣晶片,以及基於世界模型的端到端城區智駕將陸續交付。
此外,安徽省積極搭建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平台,鼓勵車網互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發揮開放型生態實驗室作用,開展車網互動與交能融合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與核心裝備研發,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成果,推動車網互動技術在省內的規模化應用。
2024年11月12日,奇瑞集團年內第100萬輛車裝船出海。(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市場拓展:內外兼修提升影響力
在國內市場,安徽省通過政府帶頭採購、發放消費券等方式,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同時,加強與國內各大城市的合作,拓展銷售渠道,提高安徽新能源汽車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在國際市場,安徽省汽車出口成績斐然。2024年,安徽汽車出口95.4萬輛,位居全國第一,全國每出口4輛汽車中就有1輛「安徽造」。其中,奇瑞汽車整車出口114.4萬輛,同比增長21.4%,連續22年位居中國汽車品牌乘用車出口量第一。平均每27秒,就有一輛「奇瑞造」交付海外用戶。
皖產汽車在海外競爭力十足,根本原因在於品牌車企主動出擊、多面發力。作為最早出口的中國車企,奇瑞始終在全球化道路上持續深耕。在「In China, For global」理念的指導下,奇瑞汽車出海前,會提前做好海外市場的法規、產品適應性和競爭力「三個開發」,為全球消費者「量身定製」產品和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表示,今年將加速和國際一些大型企業進行合作合資,借船出海、借品牌出海、借渠道出海,擴大國際影響,提供國際市場佔有率。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點在於新興市場、智能化和高效率的發展方向、政策支持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和市場擴展。這些因素共同作用,預示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未來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未來,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進一步拓展,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向着建設世界級新能源汽車集群的目標闊步前行。(記者 秦炳煜 吳敏 柏永 孫軍)
頂圖:比亞迪合肥基地外景。(中共長豐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