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委員會法律界全體委員今午(25日)主辦「香港法律界2025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支持機構有香港律師會、香港大律師公會等。出席嘉賓包括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中聯辦法律部部長劉春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兼選舉委員會法律界委員代表黃玉山、全國政協常委姚志勝及譚錦球等。本身是律師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同樣具備律師資格的立法會議員江玉歡亦有現身,共有近200人出席分享會。
一眾嘉賓在會場外合影。(記者 馮瀚文攝)
林定國致辭時表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既重質,也重量,對象越廣泛越好,要認識新朋友,舊朋友亦不能離棄。交往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交往的成果;要循序漸進,先加強國際朋友對香港法律和法制的認識,建立互信,再發展長遠合作關係。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既重質,也重量,對象越廣泛越好。(記者 馮瀚文攝)
他續說,交往合作的具體方向,律政司已有計劃全面配合。首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包括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必須向外間解釋及推廣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的優勢,例如在最高人民法院報告中提及,不久前,批准在大灣區內地九市登記設立的港資澳資企業協議選擇港澳為仲裁地;和在深圳、珠海登記設立的港資、澳資企業可協議選擇港澳法律為合同適用法律。
第二,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2025年工作安排包括要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培訓涉外法律人才。這是律政司去年底成立的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目的之一。
第三,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指出在過去一年,持續開展國際司法交流合作,鞏固深化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等合作機制;而2025年工作安排,包括深化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支持下,律政司將於今年9月底主辦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共同探討打擊跨境犯罪議題。
第四,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國家要堅持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立國際調解院正是這外交政策重要戰略之一,體現國家堅定支持和帶頭落實聯合國憲章下和平解決爭議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原則。律政司今年其中一個最大的任務,就是主辦建立國際調解院公約的簽約儀式、完成調解院總部的建築工程及協助國際調解院在本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投入運作。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作分享。(記者 馮瀚文攝)
李慧琼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李慧琼認為,即使面對多重困難和挑戰,可以透過加力實施存量政策,適時優化宏觀調控,積極有效應對,特別是堅決落實,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的一籃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明顯回升,社會信心有效提振,既促進全年目標實現,也為今年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香港律師會會長湯文龍表示,香港律師會今年2月成立「普通法中心」培訓分支。(記者 馮瀚文攝)
香港律師會會長湯文龍指出,今年3月20日發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居亞太區首位,在多個金融行業領域,包括「投資管理行業」、「保險行業」及「融資行業」均位列全球第一。而「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營商環境」及「聲譽及綜合」也上升至全球第三。
湯文龍又說,香港律師會在2008年成立了專屬培訓學院——香港法律專業學會,專門為律師會員設計專業培訓制度和提供培訓。學會今年2月成立「普通法中心」培訓分支,可望更有效、有系統地促進普通法培訓課程的實施,為包括內地的大學、法律從業者等提供了解普通法運作的機會,提供普通法培訓和課程、組織座談會供內地國企法務人員學习,培訓更多內地和香港的涉外法律人才,助力國家發展。(撰文/記者 葉家亨 攝影/記者 馮瀚文)
中聯辦法律部部長劉春華作分享。(記者 馮瀚文攝)
全國政協常委姚志勝作分享。(記者 馮瀚文攝)
全國政協常委譚錦球作分享。(記者 馮瀚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