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三大指數展開震蕩調整走勢,但整體幅度非常有限,基本都在紅盤線附近反復拉扯。盤面上,機器人、養殖、有色、地產等板塊個股漲幅居前。截至收盤,滬指跌0.04%,報3368.7點,深成指跌0.05%,報10643.82點,創業板指跌0.26%,報2139.9點,科創50指數跌0.26%,報1029.05點。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11543.05億元,創近2個月以來新低。
機構看盤
中銀證券:經過春節以來的中國科技股重估行情,中美科技巨頭的估值差異已經基本彌合。短期市場存在一定震盪調整的需求,但中期來看上行趨勢並未打破。3月下旬起,A股即將進入財報窗口期,而4月2日特朗普關稅政策的落地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市場風險偏好或迎來階段性震盪。短期的回調不改變長期趨勢演進,科技適度回調可能貢獻更好的上車機會,短期調整之下,可以關注具備較強防禦性與紅利優勢的部分賽道。
華泰證券:密集政策出台形成「提振需求+供給創新+優化環境」組合拳,利好消費者信心和能力修復。「以舊換新」、生育補貼等政策發力與樓市企穩共築居民邊際消費傾向(MPC)回升基礎,新型優質供給湧現為MPC注入上行動能,有望驅動2025年消費板塊從「階段趨勢性修復」向「內生性良性增長」轉型。高頻數據看,家電家居、體驗式新消費、服務消費等板塊基本面已持續回暖,繼續看好2025年消費穩步復蘇以及結構性投資機會,重視龍頭價值重估行情。綜合考慮板塊復蘇節奏和不同公司經營質地,優選四大投資主線:1)國貨崛起下的新消費投資機遇;2)高成長性的情緒消費賽道;3)蓬勃發展的銀髮經濟;4)AI+消費。
東方證券:年報季期間業績驅動的個股行情走勢或成為市場一大關注點。展望後市,隨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實,國內經濟基本面逐步改善,在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背景下,市場運行有望趨於穩定,震盪走高格局不會改變。
高盛:在今年中國股票上漲約20%之後,預計還會有更多基本面驅動的上漲,不過重申牛市可能因事件風險和獲利回吐壓力而放緩。大多數投資者認可中國人工智能敘事是遊戲規則改變者,儘管對於人工智能潛在獲益的問題和爭論已經浮出水面。全球基金有動力重返中國,但美國政策風險仍是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