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擦亮現代農業名片 解碼增城絲苗種業傳承創新之路

擦亮現代農業名片 解碼增城絲苗種業傳承創新之路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10-09 20:58:30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國絲苗看廣東,好吃絲苗在廣州增城。增城是絲苗米發源地,中國絲苗米之鄉。久負盛名的絲苗米,是增城特優秈稻品種,早在清代嘉慶庚午年前已享有盛名,且流傳至今,穗港澳家喻戶曉,被稱為「米中碧玉」「飯中佳品」,飲譽東南亞。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增城的野生稻距今已有九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增城野生稻經過長期自然和人工選擇演變成了如今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水稻品種——增城絲苗,加工後成了國家「雙地標產品」——增城絲苗米。

    近幾十年來,增城一代代農業科研人員堅守「吃好吃米飯」的初心,接力傳承和創新,使增城絲苗米成為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的國家雙地標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增科新選絲苗一號更是獲得首屆全國優質稻(秈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上演了一段勵志的絲苗育種故事。

图2.jpg

增科新選絲苗1號新長出的稻穗

    薪火相傳  增城絲苗歷久彌新

    今年9月18日,農業農村部公佈了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廣東增城絲苗米文化系統名列其中。這是繼增城荔枝之後,增城區又一農業生產系統——增城絲苗米文化系統獲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增城絲苗米文化系統歷史已超過500年。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專家查閱歷史文獻證實:體小有香味的絲苗型優質稻種如鼠牙粘等在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之前已在增城有大量種植,200年前絲苗米的名字已出現於《增城縣誌》。清代《廣州府志》載:「優質稻米多出增城」。絲苗米雖然產量低,但品質特別優於當時所有稻種,米飯風格特異,深受官階喜愛,並作朝廷貢品。新中國成立前,地主收租只收絲苗,不要其他谷,所以增城絲苗得以延續。

    20世紀70年代,由於出口貿易掙取外匯的需要,100市斤增城絲苗米谷按180市斤普通稻穀計算,主銷我國港澳地區和新加坡等國家。「增城絲苗米再生之父」宋東海說,當時絲苗水稻是增城一個高稈易倒伏的特優品種,米粒苗條,晶瑩潔白,飯味佳,香滑可口,廣受穗港澳地區民眾讚賞。「但產量很低,一般畝產150-200公斤,最高畝產量從未達到250公斤。」他回憶道,當時香港每年都指定要求供應增城出產的絲苗米,由於產量不高且種植面積不多,增城全部絲苗米都滿足不了香港的需求,因此增城本地也沒有絲苗米供應。

    直到1980年,為恢復和發展增城絲苗種植,增城政府高度重視品質優異增城絲苗的育種工作。在這期間,湧現出宋東海、張紹春、湯達安、李晉雲、姚建秋等一批執着而優秀的增城絲苗傳承人,培育出野澳絲苗、香絲苗、矮絲苗、增科新選絲苗1號等新一代增城絲苗品種,讓增城絲苗歷久彌新。

    目前,增城有多個絲苗品種保存在廣東省水稻種質資源庫,如增城絲苗、高腳絲苗等26個增城地方種;香絲苗、矮絲苗選8、野澳絲苗等17個選育種;野生稻種58個。在增城農科所,保存了巴太早香、巴太香、九七香、黃增絲苗、巴太香占、穗增香、蒙太占、香絲苗A、巴太長香、增油占、長絲苗、巴航早絲苗、巴航絲苗、巴太紅香稻、巴太黑香稻等品種。

图3.jpg

增城農業科研人員在觀察增科新選絲苗1號的生長情況

    脫穎而出  增科新選絲苗1號成「當家品種」

    獲「首屆全國優質稻(秈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被評為「廣東省首屆稻米產業發展大會十大優質金獎品種」、入選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的「廣東絲苗米認定品種」、獲得農業農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種權證書》……近幾年來,增城有一絲苗米品種憑藉極佳的「食味」,獲得國家級、省市級多項榮譽。它就是增科新選絲苗1號,是增城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增城農科所」)用絲苗米珍貴種質資源選育而成的增城絲苗新品種。

    增科新選絲苗1號的研發成功,讓增城絲苗的品種得到迭代升級,稻米品質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增城絲苗作為南方稻米代表的優質品牌形象得到了鞏固,助力增城絲苗米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图4.jpg

育秧工廠

    攥牢「晶片」  大力發展絲苗米種業

    對於農戶來說,種子是保障豐收的根本;對於農業來說,種子就是「晶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作為都市農業重點發展區域,增城把種業振興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推進絲苗米種業振興。

    當前,增城大力打造產業集聚、主體集中、要素集約的平台載體作用,探索革新的種業科創體系。建設大灣區現代種業產業園,致力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種業中心,圍繞種業全產業鏈,深化院校企地合作,引進一批國內頂級科研院所和領軍型種業企業,形成以絲苗米種業為核心,輔以發展荔枝、高端蔬菜等增城特色農產品種業為突破口,以畜禽、水產等種業為補充的增城特色種業產業格局。同時,形成以「屬地政府+科研機構+市場資本+國有企業+專業運營主體」的創新協同發展模式,通過項目推動、科技支持、平台搭建、產業強鏈等措施,着力構建市場導向、屬地政府參與、產學研企深度融合的種業創新體系,提升產業創新發展能力。

    下一步,增城將加快建設大灣區現代種業產業園、廣東絲苗種業協同創新研究院等重大項目,着力構築現代種業綜合發展平台、絲苗米種業創新新型研發機構,探索種業推廣商業化機制,推動絲苗米種業良性快速發展。(記者 賴小青 通訊員 劉玉嫻 湯芷欣 謝錫權)

    頂圖:增科新選絲苗1號新長出的稻穗

責任編輯:嚴燕紅 擦亮現代農業名片 解碼增城絲苗種業傳承創新之路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