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由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國內最大跨徑組合梁獨塔斜拉橋——隆中大橋建成通車,也標誌着207國道襄陽段改建工程順利通車。
207國道襄陽段改建工程起於鄂豫兩省交界處的襄州區黃集鎮,途經襄州、樊城、襄城、南漳、宜城5個縣(市、區),全長約96公里,是襄陽市有史以來建設里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社會關注度最高的普通公路建設項目。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第1標段起於襄陽市襄州區與樊城區分界處,終於襄城區與南漳縣分界處,線路全長約27公里,全線共設置特大橋1座、大橋3座。其中,隆中大橋是全線核心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4454米,兩個主跨均為330米,是國內最大跨徑組合梁獨塔斜拉橋。
隆中大橋的設計充分結合襄陽2800多年的歷史,主塔採用「H」型造型結構,總高度201米,上橫樑採用了獨特的「城牆」造型設計,充分彰顯襄陽「華夏第一城池」的美譽,整體上將襄陽歷史文化、發展願景和結構形式融為一體。建設過程中,中交二航局項目建設團隊積極開展大跨寬幅組合梁獨塔斜拉橋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研究,不斷進行技術優化和工藝創新。
在跨江主橋施工中,大橋創新性採用貫通式錨拉板索梁錨固結構形式,解決了在複雜應力條件下錨固構造容易產生變形的問題,提高了橋樑的耐久性;首次在鋼錨梁Π型構件上運用智能機械人焊接技術,焊縫檢測一次性合格率達100%;創新採用全壽命周期建養信息一體化技術,實現全過程控制方法和監控平台的信息融合,有利於後續管養過程中,更加全面準確地掌握橋樑的運營狀態。
在建好工程的同時,項目部還積極推行「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施工理念。據了解,隆中大橋原設計位置需穿過漢江襄陽段長春鯿國家級保護區,為保護珍稀魚類的棲息地,項目多花費上億元,將橋移位至上游。此外,項目還先後穿越了長壽島國家濕地公園和古隆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安裝圍油欄,對上游漂浮來的污油進行攔截處理;對施工船舶安裝了船用污水貯存器;將水中樁基施工產生的鑽渣、泥漿採用專用渣箱臨時存放,再由專用車輛運輸到指定地點集中處理,避免了江水污染;對生產生活污水、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等集中處置,營造綠色施工現場;對裸土區域及時覆蓋防止滑坡,並實施場站霧炮降塵和施工便道灑水除塵等環保舉措,實現了零污染、零排放的建設目標。
207國道襄陽段改建工程建成後,可實現207國道與襄陽市內環西線(臥龍大道)分離,有效解決城市內部交通與過境交通相互干擾問題,提升國道通行能力。同時,作為襄陽市西部新增的南北向大通道,對推動襄陽、宜城、南漳一體化發展,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等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張迪 通訊員 葉煒 龍新顏 向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