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到上月底,內地銀行年度業績已全部發布,國有控股大行幾乎「零增長」的成績單令市場嘩然。從火熱的十年「黃金季」到寒意逼人的「秋意濃」,一向穩健的銀行業這是怎麼了?「業績輝煌」與「壞賬暴增」如閃電般快速切換的緣由何在?本報組織專門力量挖掘了內地18家上市銀行的上千組數據,試圖從中尋找解開銀行業困局之鑰匙。
銀行業困局:風險大考拉開序幕
今年3月以來,穆迪、標普先後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至負面,市場嘩然,中國官方多次回應不表認同。新近公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回暖向好,似乎給了中國反駁評級機構的足夠底氣。但在分析人士看來,靠天量信貸支撐的此輪回升能否持續仍然存疑。早在去年底,穆迪已將中資銀行業評級展望調至負面,各上市銀行2015年報數據,亦證實了評級調降並非空穴來風。
来源 香港商報 | 2016-04-25
困局之五:銀政關系錯綜復雜 兜底論再復活
上個世紀末,代價高昂的內地國有商業銀行業改革,以政銀分開、政企分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為基本目標,經曆10年蛻變完成股份制改造並陸續上市。2016年隨著盈利能力大幅回落,內地銀行業正式步入寒冬。除
来源 香港商報 | 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