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现实主义缺失是这个时代电影人的遗憾

2014-04-01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超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个长高了,肌肉强壮了,但我们的灵魂丰满了吗?我们的电影是如何表现这三十多年的变化的?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医患矛盾、食品安全……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把视角聚焦到这些现实问题上了?有没有一部电影能够让五十年、一百年之后的人们通过影像了解我们这个时代?所以说,现在既是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我们电影人缺席的时代。”3月20日,在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承办的中国文联第四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上,著名导演、中国影协副主席尹力发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提问。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课堂上,尹力用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肯定,也表达了他对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忧虑。

  >>中国电影近十年的成绩令世界瞩目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也由此诞生。尹力说,与诸多艺术门类相比,中国的电影艺术虽已有100多年历史,但仍旧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后起之秀。

  中国电影市场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在最近十年取得了爆发性的增长。对于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要从2002年开始的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之路谈起。1994年中国引进了第一部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这为日后中国逐渐对外开放电影市场开了个好头。自此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的进口片配额不断提升。2002年,中国加入WTO,进口片配额也提升至20部。当时,这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能够和全世界的观众同步欣赏好莱坞大片,当然是件好事。但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人来说,这却是个噩耗。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们的反应是‘我们完蛋了’。”据尹力回忆,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非常低迷,全年票房不到9亿元,全国存活的电影院线大概只拥有2000多块银幕,大部分电影院都改成了夜总会、歌舞厅、网吧甚至家具城,全国各地电影厂的从业人员也流失严重,而逐渐开放的市场意味着更大的竞争。

  然而,中国电影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在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低谷后,在本世纪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当好莱坞大片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们大喊‘狼来了’。20年过去了,我们非但没有被狼吃掉,还做到了‘与狼共舞’,共同做大了中国电影市场这块蛋糕。”尹力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中国电影人十年间的心理变化。

  2012年中国的进口片配额再增加14部特种分账片,达到了34部。2013年全国总票房达到了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其中国产影片市场份额高达58.65%,创下近年来历史新高。而在2013年新增的近47亿元票房中,国产影片贡献率高达96%,国产影片在本土获得了与好莱坞相抗衡的竞争实力。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院线的银幕总数达18195块,观众人数、影片产量、票房收入都取得了高速增长,中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尹力说:“这样跨越式的发展势头令全世界瞩目。”

  >>解密中国电影高速发展三大原因

  中国电影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夺目的成就?尹力表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电影艺术天生具有商品和工业等产业化的属性。与之相比,民间艺术、地方戏曲等不具备产业化属性的艺术形式就不能盲目照搬电影的改革模式。

  至于中国电影取得快速发展的具体原因,尹力认为有以下三点:一是我国政府在这十年间不断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保护、扶持民族电影发展的政策;二是中国电影人的不断努力和对电影艺术的不懈追求;三是观众特别是“90后”年轻观影人群对国产电影的追捧。

  尹力表示,政府出台的保护和扶持民族电影发展的政策对中国电影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证了国产电影在院线的放映比例、鼓励了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建设院线的积极性,也推动了行业协会的成长。在这样的基础上,大陆避免了重蹈台湾、香港地区因对好莱坞全面开放市场而导致在地电影急转直下甚至一蹶不振的覆辙。台湾著名导演朱延平曾对尹力说,台湾对好莱坞开放市场后,院线都被美国电影公司控制,自己的电影想做宣传,海报都没有地方悬挂,最后只能用不干胶贴在影院的楼梯上。尹力说,这样的市场竞争对本土电影甚至是一种侮辱。

  >>认清中国电影现存的诸多问题

  中国电影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观众的诟病、评论家的批评、业内人士的不满等反面声音也不绝于耳。尹力表示,中国电影市场虽然发展迅速,潜力巨大,但应该认清与世界一流的差距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

  有人认为,中国仅用了12年时间就把电影票房从9亿做到了217亿,并实现了国产电影与进口片的平分秋色,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自然没有必要再做什么改变了。尹力对此极力反对,他说:“别忘了,我们是在什么条件下与好莱坞展开的竞争。”尹力指出,中国用了年产600余部的国产电影,在“国产电影保护月”等民族电影保护政策下对抗二三十部进口片,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而在未来相关的国际贸易协定中,这样的扶持政策充满变数,中国电影应清醒地认清这一点。尹力认为,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的整体工业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毛细血管”成千上万,例如群众演员挑选、拍摄地选景、后期数字特技等细分服务公司大量存在,与之相比,中国电影多少有点“虚胖”。

  2013年,中国电影年产638部,其中仅有305部能够上映,其中还不乏“一日游”的影片,这就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尹力说:“电影是大众消费的文化商品,我国每年却有三四十部是‘面子工程’。过去的12年我们虽然获得了票房的飙升,但真正记录时代、表达民族灵魂的电影仍然是欠缺的。”

  >>中国电影曾有过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钢铁侠》《蜘蛛侠》《变形金刚》《地心引力》《为奴十二年》《林肯》……好莱坞电影既有娱乐大众、在全世界疯狂敛财的商业大片,也有表达美国精神的现实主义之作,更有一系列内容深刻的艺术片。在尹力看来,这些好莱坞出品的影片,折射出了美国电影合理的产业布局、题材规划和优良传统。

  与美国电影相比,尹力表示,中国也曾有过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上世纪80年代,《乌鸦与麻雀》《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风云儿女》等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曾传播到西方,大受好评。尹力说,这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完全可以与当时西方新现实主义电影相媲美。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很多影片也都表现出了贴近时代、贴近群众、为民代言、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风采,例如谢晋导演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吴天明导演的《老井》《变脸》等。

  “今天,为什么会觉得谢晋、吴天明的电影可贵?他们的作品既没有3D技术,也没有炫目的特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继承了中国电影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尹力说,“而当下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说是当下中国电影的遗憾,也是这个时代所有电影人的遗憾。”

[责任编辑:徐明軒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