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甲午战败对新形势下海防建设的启示

2014-04-0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2日新媒体专电(丁伟杰)甲午海战是近现代中国最大的一次海战,对世界军事的影响十分深远。放眼近代各国历史,战胜必国兴;战败轻则衰退,重则亡国。“不言败”有赖于多研究失败。甲午的战败,对新形势下海防建设亦有启示。

  海防建设必须贯彻“攻势防御”战略思想

  回观当今,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博弈的焦点,现代海防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与多个邻国存在海洋领土争议,海上资源受到掠夺、岛礁被蚕食、海域被瓜分的现象多次发生。冷战结束后,部分国家试图压缩我海上安全空间,对我国海防安全构成长期威胁。特别是在钓鱼岛方向,日本更是步步紧逼。可以说,我国海防安全危机四伏、形势严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实践证明,海防空间不是让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海防安全从防御开始,但绝不能止于防御。在海防战略基点上,要着眼实现祖国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海防战略目标上,要立足于全球的、长远的、多元系统的海防战略。在海防战略方针上,要贯彻“攻势防御”的思想,随着利益的拓展和力量的壮大应逐步从近岸走向近海,从近海走向远海。在海防战略举措上,要坚持科学统筹、军民融合、信息主导,同时要运用“底线思维”,要留有“保底”手段。

  海防建设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北洋舰队短短13年成就亚洲第一、世界之强,达到了它的巅峰。然而,“中体西用”的“买办”措施,缺少与之相配套的工业体系来支撑,使其在诞生之初就注定了无法弥补的先天不足。遇到实战,其脆弱的本质立即显现。

  当今我国的海防建设,与发达国家军事力量的差距面临进一步拉大的危险。振兴海防,要按照“信息化建防、立体化设防、科学化管防”的总体要求,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形成后发优势,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在海防信息化建设上,要按照“远海能警、近海能控、全域能通”的目标,把我们的预警线前推至专属经济区海域之外,构建“陆、海、空、天、电磁”一体的预警体系;在海岛建设上,要按照“信息岛、火力岛、堡垒岛”的目标,将“小礁变大礁,大礁变小岛,小岛变大岛,大岛建基地”。同时,前置兵力兵器,切实使其成为我海空军出击返航的阵地;在装备发展上,要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军事领域的转化,同时提高装备的通用化、标准化程度。

  海防建设必须构建“统合有力”格局

  甲午战争的教训之一,就是要重视海陆之间的统筹、各个系统的整合。当前,我国海防在军兵种之间、军地之间,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目前总体上趋于分散,协调比较困难。这主要体现在:一,缺乏权威的指挥领导体制;二,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分布不够合理、互不衔接、不成体系;三,各海防力量和执法部门的现有编制装备与遂行海防防卫任务和海洋执法任务不相适应;四,海防理论与海防斗争形势不相适应;五,海防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顶层进行设计规划,分步系统推进,才能有效提高海防建设水平。

  我们应按照“体制统、力量合、制度全”的思路,着眼贯彻主题主线的军事需求,整合利用军地资源优势,使伸开的“指头”攥成“拳头”,形成对强海固防的强大支撑力。

  在领导体制上要“统”,军地各级自觉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指导下的“大安全”“大海防”和“一盘棋”观念。国家和总部应建立权威高效、集中统一的海防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实现组织指挥由“间接、多层”向“直接、统一”转变。通过立法规、出政策、定措施等手段,从宏观上把握海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制定确立指导方针和总体思路。从根本上解决“管什么”“怎么管”“谁来管”等根本问题。

  在海防力量上要“合”。濒海战区应成立战区方向联合机构,进一步理顺各军兵种之间、军地之间的指挥关系,实现力量联编、人员联管、科目联训,确保军令和政令畅通、行动统一。平时负责海防执法与管理,战时负责统一指挥与协同。解决好平时“多头管理”、战时“各自为战”的问题。此外,要健全法规制度,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出台海防法规体系,用于规范军地海防建设、口岸管控和海上执法活动,约束他国在我国海洋国土范围内的行动。

  海防建设必须树立“敢打必胜”的勇气信心

  晚清时期,中国海军实力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甲午战争中,海上有坚船利炮,岸上有坚固炮台,加上近海作战,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但无论是陆战还是海战,没打过一个胜仗。

  回观我军的发展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劣势装备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以弱势国力获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顽强的战斗精神。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军梦”,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提升全军的战斗精神;要强海固防不仅要建设强大的军力,更要提升全民的凝聚力。

  战斗精神准备必须立足当前应急作战准备实践,充分考虑部队长远发展,赋予战斗精神新的内涵和标准,并渗透贯穿到军事斗争准备的各个环节和部队建设的各个层面,把各项工作尽量量化、细化、具体化,做到任务具体、责任明晰、期限明确,可操作、可监控、可评估,以实战化的军事斗争准备提升部队战斗精神,用过硬战斗精神促进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完成。(完)(作者系山东省威海军分区司令员,大校军衔)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