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如何走出演出高票价困局

2014-04-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小艾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公布的一项居民文化消费现状调查显示,被访者对于演出门票的期望价格水平约为65元一张,但据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13年以人民大会堂为代表的大型演出场馆平均票价为523元一张,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多功能综合剧场演出平均票价为260元一张,高于百姓期望水平的4至8倍。近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低价票的推行,大规模降票价对于观众无疑是好事。然而依靠政府的降票价究竟能走多远?

  降票价:政府补贴只治标

  以国家大剧院第四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为例,此次音乐季将向市场推出1万张80元惠民票。80元钱就能走进剧院欣赏多家高水准的国家院团带来的音乐会,这对于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没有政府扶持和商业赞助,恐怕低价票之路很难走得更远。

  据《2013北京演出市场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市的各项演出平均票价都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由于动物城堡儿童票价40元、郊区县惠民演出票价20元等影响,北京市儿童剧平均票价由上年的147元下降到了41元。近年来,中小型场馆的演唱会场次增多,观众容量减小,演出成本降低,演出平均票价从上年的570元下降到533元。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行低价票,然而也无法做到事事包办。正如一位业界人士所说:“剧场演出仍然属于市场行为,如果政府过多地限制或控制,会干扰市场的正常运作。政府实施低票价的政策只是对于剧场降票价的补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涨物价:场租上涨成自然

  几万元场租,有时往往是挡在观众与艺术间的“最后一道门槛”。据统计,北京市拥有剧场123家。从剧场演出场次来看,除旅游演出剧场和大型体育场馆外,2013年演出场次在300场以上的演出场馆有9家。年演出场次在50场以下的,较为不活跃的剧场有27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剧场不活跃不是因为没戏演,而是因为场租太贵,不敢演。”

  上海金星舞蹈团3月初在北京演出两场,高额的场租压得该团艺术总监金星有点透不过气。“12万元的场租对于我来说,一咬牙一跺脚可以租下来,但问题是12万元租来的只是一个空壳。”金星坦言,“如果你想在剧场里使用一个化装间就需要再花费500元,使用一个字幕机的价钱是5000元一天,你用一盏灯甚至是一根线都需要额外再付费,这样一来成本就不是12万元,而是十七八万元甚至更多。但反观国外演出市场,即使我租的是顶级的皇家歌剧院,只要我掏了钱,剧场里的所有设施和工作人员都会为我服务。”

  就在众多院团纷纷抱怨场租太高的同时,国图艺术中心主任张朝惠表示:“如今什么都在涨价,演职人员的工资在涨,宣传费用在涨,场租不可能不涨。想要从根本上降低成本,降场租,不仅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还需要出台一系列剧场税收政策,比如减税免税、税收补贴,或以演出场次进行票面补贴,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剧场。”

  注资金:社会力量需介入

  “全球90%的表演艺术都是赔钱的,歌剧、芭蕾、交响乐、话剧、音乐剧,50%是靠票房,50%是靠政府、基金会、企业赞助让这种艺术形式延续下去。那么为什么会得到赞助?因为这样的艺术形式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国百老汇一位资深剧院总监表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其实做得很好,在国家大剧院,每晚都有上千名观众走进剧场去欣赏文化艺术。然而我很纳闷为什么在这些节目单上看不到任何广告?为什么不注入社会资金?”

  在欧美发达国家,超过70%的大型体育场馆均有商业冠名,冠名费是场馆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社会资金的注入让演出平均票价的降低成为可能。然而在国内,一边是大多数体育场馆苦于“包袱太重”赚钱无方,另一边是出售冠名权的却又寥寥无几。

  原因究竟何在?业内人士认为,其实剧场、演出作为与观众之间的一个媒介,社会力量还缺乏对该媒介的认同感,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演艺一直与事业性质套在一起,商业传播价值尚未充分显现出来。其次,由于国家缺少相应的税收倾斜政策,使社会力量缺乏向剧场注入资金的热情。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外,一般是你投入了剧场会有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但在国内,却没有设立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从演出到剧场运作的高成本就只能靠一张张演出票平摊开来。一张电影票能从120元降到50元是因为有广告的分摊,但是你肯定没有看到哪个舞台演出还穿插广告的。”

[责任编辑:徐明軒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