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张大千海外游踪及艺事

2014-04-08
来源:香港商报

  万里投荒 墨彩绘江山

  张大千海外游踪及艺事

  张大千一生阅历丰富,艺术成就与生活多彩多姿。1949年是他人生一个重要分隔点,这年,50岁的大千离开大陆从此寄迹海外直至仙逝。台湾艺术推广家羲之堂陈筱君女士近日做客今年首期四方沙龙,追踪大千35年海外游走的踪迹,回望其重要的艺术事件,清晰呈现出曾极端传统,仿古、拟古的大千,如何成为大胆前卫、融合中西、让中国水墨画於西方艺坛大放异彩的世界级艺术家的脉络。香港商报记者 林涛

  张大千出道非常早,艺术创作时间60余年,他各时期绘画题材、风格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以1949年离开大陆为标示,清晰分隔出张大千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呈现出两种极端的表现:前半期他极端传统;晚期非常前卫,与世界艺术主流相呼应。

  在大陆的前半生,张大千收藏、仿古、鉴古,临摹大量中国古书画名作,追求古典精华、着力表现他所认同的中国美学境界。陈筱君认为,大千后半生漂泊海外,周游欧美,接触到西方抽象艺术的潮流,促成他发展出具有时代感的自我风格,「五百年来一大千」之说绝不过誉。时势造英雄,时代给予大千机会,而大千以自己的天赋、努力与才智充分利用了时代。大千今天的光环与他后半生在海外各地不断的行走、创作有极大关系。

  在海外建一个桃花源

  巴西的八德园

  1949年离开大陆后,张大千从香港辗转到印度,临摹阿坚达石窟壁画,并在印度举办画展。陈认为,印度时期大千不受打搅,应酬最少,是他诗画最多、最精的创作时期。吸收阿坚达壁画精髓,夹糅进不同的美感,再结合前期敦煌壁画中装饰性风格的影响,他的画风有了第一次的大转变。

  这期间,他不断寻找落脚点,完全抛开香港、台湾等熟悉的华人世界,大千寻找的是一些国人奇少、语言不通的荒凉之地,「我觉得他把自己放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希望创造出不同於前半生自己。」

  他最早选中阿根廷。实际上这是非常辛苦的事,一家人包括门人、子侄等浩浩荡荡而去,无数的家当、行囊,买地、建园的庞大开销--他开始卖画,包括多年的珍爱亦割让了。尽管许多他要好的朋友不以为然。

  因申请居留办不下来,大千只好把目的地换到巴西。在巴西,大千找到了一处更大的地方建成了「八德园」,实现了在海外建一个大园子的愿望。「八德园」实际上是大千创作的一件立体作品,他用心营造的心中的桃花源。一草一木精心安排,有湖泊、假山、凉亭、曲径,养了猿、狗等他喜欢的动物,画室也造得非常大,使他有条件把画摊开来做大的创作。从1954年至1969年,大千在「八德园」生活15年,是他后半生驻足最久的艺术创作的重地。

  移居海外期间,大千不得不忍痛割爱一些从大陆带出来的古字画,其中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卷》和五代南唐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两件,是大千的挚爱,一直带在身边。1949年仓促离开大陆时,他只带出了小女儿心沛,留下了三位夫人和众多儿女,但80公斤的随身行李中就有这两幅古书画。当然,原本只是质押解急。转让时,大千提出一个要求:这两件作品只能卖中国人。

  多年以后,《韩熙载夜宴图》、《潇湘图卷》几经辗转,终於归录於北京故宫博物馆,这是另一个故事了。「我相信在处理国宝这类问题上,大千先生是心中有数的,这两幅画回到北京故宫,也是物归其所。」陈筱君说。

  以敦煌壁画做敲门砖

  敲开西方艺术大门

  八德园,大千仍四处游走,他一直抱有进军西方艺坛的雄心,并以日本作为踏板,采取一系列行动以期获得关注。

  1955年下半年大千在日本东京壶中居画展期间,法国巴黎东方美术馆馆长萨尔先生恰巧在东京,萨尔参观了画展,记住了这个与众不同的中国画家,为次年大千的巴黎之行打下伏笔。1956年6月,大千获邀在巴黎国立东方美术博物馆举办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展出47幅作品及29幅收藏古画。随后又在巴黎现代美术馆东画廊展出62幅作品,轰动一时。1956年对大千是一个最辉煌、最有纪念性的年份,以敦煌做敲门砖的战术奏效。法国行,推展了大千的绘画,也让西方见识到大千在敦煌的艺术收获和中国古书画的收藏。

  「大千先生是具有奇才艺能的艺术家,他同时非常懂得用什麽方式吸引不同的人关注他的艺术。日本、法国是最重视敦煌壁画的国家。他用此做敲门砖,策略非常成功」。

  一件值得记取的事件是,1955年10月,日本出版四本巨册《大风堂名迹》,包罗大千前半生引以为傲的大部分藏品。《大风堂名迹》中收录的大部分书画,在他浪迹海外时陆续转手,流散於世界各地,几乎每个大的博物馆或多或少都有大风堂曾经的藏品。如纽约着名收藏家布洛库近代书画以大风堂藏品为主干,后全部转入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使之成为近日全世界最重要的中国书画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两件国宝级的作品《文会图》、《待月图》,也是出自於大风堂。

  独创泼墨泼彩画

  西方艺坛大放异彩

  巴黎画展后,大千急於拿出更有分量的作品。他的身体却出了状况--建园时眼睛受伤,严重时几乎失明。所幸治疗及时眼疾缓解。但大千无法再绘制精细作品,促使他往泼墨上着力,经过不断地尝试,最终形成日后在世界艺坛大放异彩的泼墨泼彩画。在不断尝试过程中,传统的中国画给与他相当大的养分。

  1961年,萨尔馆长力邀他二度赴法,且指定要大千的泼墨作品,大千为此在八德园画室,用乾隆和明墨挥就尺幅巨大的《泼墨荷花通景屏》。一张当年的作画图中,人们约略看得出画作的庞大与大千绘画的气魄。展览在巴黎当然非常成功。1961年的12月,《泼墨荷花通景屏》受邀到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主办方专门腾出一个巨大的展厅展示大千佳作。1965年,大千英国画展开幕,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巴稀葛莱先生特别作序。陈筱君指出,这代表西方对大千的态度。大千能在西方立脚,最重要在於他的创新。泼墨泼彩是大千所独创,当时属於非常前卫的风格,符合西方对中国画审美价值的认定,奠定了在西方艺坛无可撼动的地位。

  这次英国画展中的重要作品《青城山通景屏》,20世纪90年代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被台湾着名藏家林百里收入囊中。上世纪60年代是大千泼墨泼彩成熟时,他接连创作出《横贯公路》、《瑞奥道中》、《巫峡云帆》等巨作,包括1968年回台湾度假时受邀为张群先生80大寿所绘高图大卷《长江万里图》。曾亲自经手过作品的陈筱君形容大千《巫峡云帆》墨气焕发、气韵生动,充分展现出大千从传统山水画转变为泼墨风格的表现力。

  美国「可以居」

  四十年回顾展

  世事无奈,因为巴西修筑水库,八德园无法居留了,1970年大千去到美国。但是已经无法再像建八德园那样的庭园景观了,他为美国新居庭取名「可以居」--意思是勉强可以居住,无奈之情可见一斑。好在后来终於在加州找到合适地块修建了「环荜庵」,渐渐布置成庭园景观,让他又有了一处较好发挥的地方。

  在美国的5年中,大千有一个重要的展览--1972年的《四十年回顾展》,展出他1928年到1970年间代表性作品54幅,作品基本是大千先生自己挑的,因而较为全面反映了大千在绘画各个门类上所达到的成就,他40年的绘画历程与画风的变革过程。画展序文由大千先生亲自撰写,画册封面《黄山前后澥》,是大千大型手卷作品中最重要的作品。两幅1928年大千30岁的自画像和1968年70岁的自画像,则很好呼应了他40年的艺术旅程。其他的重要作品还有以四夫人徐雯波做模特的《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孽海花》,赠友人的《春灯图》、《簪花图》等。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