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支那」牽動的尊嚴

2014-04-09
来源:香港商报

  就在上個月,印尼總統蘇西洛宣布廢除前總統蘇哈多時代的1967年第6號通告,把對中國的稱呼由「支那」改為「中華」。

  「支那」一詞起源於印度。印度古代人按「秦」的音譯稱中國為「chini」,并將之記載在經典中;后來,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高僧們按照音譯把文中的「chini」翻譯成「支那」。公元804年,日本僧侶空海隨遣唐使赴唐學習佛經,「支那」一詞通過他帶回國的漢譯佛經傳到日本,此后一些日本佛教界人士為顯示博學、虔誠也開始用起了「支那」一詞稱呼中國,而一般的日本書籍中常見的中國稱謂仍是漢、唐、中土或以相應朝代的名稱稱呼中國。

  可見,在古代,「支那」一詞不但沒有貶義,還帶有尊敬的意思。可是,到了積貧積弱的晚清時期,清政府在甲午海戰中落敗,使得一直尊中國為「上國」的日本人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稱中國。1946年6月,日本外務省才發出《關於避免支那稱呼事宜》的通知稱:「往昔通常使用「支那」二字作為中華民國之國名,今日應改用中國等稱號。」

  1945年印尼建國之初,在憲法第26條中選擇使用「中華」稱呼中國。但1966年印尼政變,轉向反華,并於1967年開始以「cina」稱呼中國,直至最近才「撥亂反正」。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