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闽都风情:“伴房嬷”的时代逆袭

2014-04-15
来源:

  中新社福州4月15日电 题:“伴房嬷”的时代逆袭

  作者  郑蕾

  “茉莉泡浆冰(冰糖),家和万事兴,新娘很快会添丁——”

  “好——啊!”

  “敬婆就像敬爹妈,来日同抱胖娃娃……尊老爱幼记在心,稀家和谐万事兴——”

  “好——啊!”

  正宗的福州式婚礼一定少不了此类喝彩声,更少不了以能说会唱着称的喜娘。喜娘在福州方言中称作“伴房嬷”,是一项在元代就曾被记载的古老职业。

  旧时,她们陪伴新娘,在婚礼上唱?传统喜诗歌谣,调动气氛;洞房之夜,还要教导新人行夫妇之礼。今天,喜娘既是婚庆丁式的主持人,又是传统婚俗的礼丁顾问。她们精通福州各地区习俗,拥有出色的口才与应变力,成为福州婚俗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关键要素。

  随着时代更迭,喜娘们也在新风与旧俗中重新定义个人价值。这一思潮的涌动,集中展现於近日问世的福州微电影《伴房嬷》。

  在《伴房嬷》中担纲主演的是福州三位知名喜娘林苏、陈巧莺、林沁。《伴房嬷》的拍摄出自三姐妹的灵感与自筹资金,且得益於福州电视台近年来对福州话的连番推广,以及闽都文化受到当下福州市民的更多关注。

  此时,喜娘这一老行当以全新的角度进入人们视野,饱含着“福州三姐妹”的一片用心。

  林苏、陈巧莺、林沁原本互不相识,唯一的共同点是在各自的圈子中都被喊作“伴房嬷”,平日出入不同婚宴场合,为东家宾客增光添彩。

  然而,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早期都对她们的职业无不投以不屑的眼光,视其低俗的也大有人在。

  抱着对喜娘及传统婚俗的锺情之心,三姐妹与众多同行女性一样,一面承受四方压力,一面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力图用杰出的表现赢得大家的认可。

  2010年是令福州喜娘业态逐步发生转变的分水岭。那时,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福州电视台联合举办“喜娘大赛”,通过电视竞赛的形式将喜娘们的正面形象告知大众,改变民间喜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鼓励喜娘专业技能的精进提升。

  “当我老公看到我在比赛中的表现,颠覆了他想象中的样子,最後告诉我‘老婆你真棒’,我明白自己的所有坚持都值了。”谈起往事,在首届喜娘大赛中荣获“金牌喜娘”的林苏,眼中总不由得泛出泪光。

  “以往一些喜娘在婚礼上表现粗,想出各种招数向双方家人和宾客讨钱,搞得东家很是尴尬,这样流传开去,间接地影响了整个群体的声誉。因此人们印象中,直接把喜娘与低俗划为等号。”“三姐妹”之一的陈巧莺表示。

  陈巧莺说,“事实并非如此。喜娘在历史上为福州方言积累了丰富语言素材,她们靠口口相传发展到今天,是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从201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福州年轻女性加入喜娘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兼职或全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数从三年前的1000多人增加到2000人,其中不乏高学历优秀女性。

  “要做出水平,做出特有的风格,就要吸收最新的东西。喜娘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跟紧时代潮流,这个行业才有发展下去的生命力。”在林苏的随身记事本里,密密麻麻地记着她从电视、电影或网络中摘录下的好词句。

  现在,诸如“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之类的网络热门语句,也被林苏应用得有声有色,在婚礼上,时常博得来宾的喝彩声。(完)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