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拿什么来诉说历史

2014-04-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土木

  还记得清明节被定为法定假期的那年,笔者曾回老家为故去多年的外公扫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外公作为一名红军战士,亲历了那些浴血奋战的场面。临终时,他坚持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放在经他一手营建起来的烈士楼里。如今,随着旧城改造,烈士楼也被列入异地重建的名单之中。走过了近60年风雨的烈士楼现已破败不堪,院里那棵古树也早已被砍去,四周林立着的现代化高楼似乎在昭示着人们对这里的遗忘。

  放眼望去,我国的许多城市仿佛都在犯着同样的错误——在发展的道路上抛却了历史,在千篇一律的复制性建设中,变得趋同。当年在北京旧城改造的大背景中,林徽因在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碰面中,痛心疾首地预言:等你们有朝一日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却只能悔之晚矣,造假古董罢。预言没有远去,现实已经筑就。

  而对于抗战遗迹的保护,远非造假古董那么简单。日本右翼势力频频造出事端,否认侵华历史,就连铁证如山的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都遭到他们的恶意抵赖。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曾感慨言,如果没有遗迹的保存、多年来相关文物的搜集以及多次去日本跨国取证的话,日本一样会将自己这段反人类的罪行撇得一干二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注定会失去未来。保护抗战遗址的意义,绝不是普通人理解的“记住仇恨”那么狭隘,一段客观的历史,需要客观的见证和解读。在波兰,1947年国会通过立法,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纪念殉难者的国家博物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犹太女孩安妮为躲避纳粹迫害而藏身的密室,每年都会迎来超过50万的游客前往参观。而在中国,我们不希望看到,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中,这些历史见证在推土机下灰飞烟灭。

  令笔者欣慰的是,尽管抗战遗迹的保护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不少遗址纪念馆早已树立了保护的意识,走在了抗战遗迹保护队伍的前列。多位纪念馆馆长也都是“身经百战”的历史学者,不仅有极强的保护理念,而且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他们的存在,可以引领、带动、推动所有抗战遗址的保存与保护。

[责任编辑:徐明軒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