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

“黄金周”15年:从旅行到旅游

2014-04-28
来源:新浪图片新闻 郑浓

  从1999年第一个“黄金周”诞生至今,中国旅游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2013年,国内旅游已达32.6亿人次,出境接近1亿人次,成目前世界最大客源市场,且这一数据仍在上涨之中。15年来,中国式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显现着它的矛盾与危机。摄影:郑浓

  北京天安门城楼,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瞩目。1988年1月1日,北京国际旅游年的第一天,天安门城楼正式向中国及世界开放。2003年“十一”,在长假期间面对着人山人海的广场,普通人花上15元,就可以体验一把“检阅感”。

  中国百姓对皇帝的生活一直有着异乎寻常的好奇心。2000年,一队游客正在景山公园“罪槐”前面听导游绘声绘色地描述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自缢于此的故事。其实,对此说法,史家历来有争议,导游们轻易就将此故事“坐实”,并根据各自的想象加以发挥和渲染。

  2001年,北京景山上,几个穿着古装的游客,正在等待拍照,从左至右依次为皇帝、皇后、小皇子,坐在龙座上的貌似妃嫔。从午门进故宫,北门出,再到景山上俯瞰故宫全景,最后拍一张古装皇室照,体验一下皇帝梦,是北京一日游中最经典的线路之一。

  2005年,北京故宫保和殿前。据报道,2013年10月2日,故宫的游览人数创纪录地达到了18.2万人次,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因为之前限流政策的上限是8万。皇帝们早已在此退位,故宫的各个大殿除了建筑本身,也鲜有文物的陈列,但依然不能打消人们近前一睹的愿望。

  若论人满为患,每年的长假期间,长城绝对算是一个重灾区。在“不到长城非好汉”地感召下,谁又会舍弃登此一游呢?毕竟“来都来了啊”。“黄金周”,各位“好汉们”的表情汇织一起,而牵着骆驼的照相师傅很无奈,如此拥挤,他已经没生意可做了。

  2003年“十一”,八达岭长城的某处公厕内。在人潮汹涌、鱼贯蠕动的长城旅游旺季,这种豪华的公共卫生间,是游客可以喘息片刻的好场所,而墙上悬挂的精美长城全景图片,也许是游客们到此一游所能看到的“最佳角度”了。

  2003年,很多中国人还没有便携式数码相机,更没有可以拍照的智能手机,几名游客蹲在地上,急切地看着价值20元一张的拍立得合影。

  2006年,颐和园一角,皮鞋、西裤、高跟鞋、公文包……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团队模式下,游客们的装束与平日上班居家并不需要有太大区别,这也是“中国式旅游”的一大特色。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到此一游并题字的雅兴,在名山大川几乎被题遍的当今,大多数普通人只能见缝插针,因地制宜,连植物都不放过。这种“到此一游”的刻字文化在2013年5月因一位丁姓小朋友在埃及3500年前的文物刻上汉字而达到高潮,引起全民的关注与热议。

  2005年,北京北海公园某处。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曾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如今佛祖也被凡人搞得与时俱进,每年都有大量的硬币被游客们投掷在景区的佛龛前,或沉在湖水中,已成旅游经济的一景。

  2002年,云南昆明宜良附近,正在大兴土木的岩泉寺。在网上搜索“岩泉寺”,一则《中国新闻周刊》发的“疯狂的寺庙”报道排在前列,报道称:这座AAA级旅游景区的寺庙,一年承包费竟高达720万,寺中那些为游客解签占卜的出家人几乎全是“冒牌货”。

  2002年,云南昆明某著名寺院一角。旅游业在中国,是与宗教和民俗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中国人对拜佛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多多益善,旅游季节正是去敬拜各地神仙的大好时机,而香火兴旺的庙宇背后总有着影影绰绰的灵验奇事,紧密迎合着大多数人的心理。

  2002年,深圳明斯克号航母世界,游客扮成航天员拍照留念。公园由退役的前苏联明斯克号航母改造而成。据统计,截止至2005年,共吸引了500万名游客,产生了45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2006年深圳市明思克航母实业有限公司破产后,被中信集团以1.28亿元人民币拍得。

  2003年,北京世界公园。断臂的维纳斯和裸体的大卫站在一起,游客争相合影。微缩景观是可以实现“一日游遍世界”的魔幻之地。在“黄金周”运行的数年内,祖国南北出现了多处微缩的大型世界景观主题公园。

  2005年,广西德天瀑布风景区附近。两个迷了路的游客,正在旅游指示牌前研究线路。周围地势复杂,很容易迷失方向,附近还有一个古炮台遗址,那是他们下一步的参观目标。

  2007年,四川九寨沟景区,景区的服务人员恭敬地欢迎游客。在九寨沟景区,从藏区招募的青年男女们包揽了景区大部分的工作,从景点导游到酒店行李工,从民俗表演到纪念品售卖,旅游业的发展改变着景区的同时,也改变着景区的原住民们。

  2008年,青海湖。观赏油菜花的一家三口,正和一位藏族小姑娘合影。在青海、西藏的一些著名景点,有许多穿着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儿童,穿梭在游客当中,每天靠陪游客合影来换取一些收入。

  2005年,广西名仕田园风景区。许多风景区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同时也意味着经济并不发达。旅游业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也改变着当地人的生存方式,生产资料变为旅游资源,干活的马匹变为游客的坐骑,马主人变为牵马人。十几年的旅游发展让各地本来丰富各异的生态变得渐趋雷同。

  2007年,四川黄龙景区,一位背着生活必需品上山的挑夫正在小歇。至今,不少中国名山上的生活用品仍要靠纯人力运输,上山容易下山难,每天无数的游客在山上的景点消费大量的食品饮料等,所产生的包装垃圾怎样不污染旅游环境,是旅游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4年,云南元阳梯田某处。旅旅游垃圾问题在交通运输相对不发达的原生态地区尤为突出,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人们在这些地方拍回来的照片大都美轮美奂,事实上,镜头都在尽力偏离这些垃圾,好像根本不曾存在。很多时候,实地景观会粉碎人们从明信片上得来的印象。

  “那达慕”在蒙古语本为“娱乐”和“游戏”之意,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那达慕的内容、规模以及各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2011年8月锡林郭勒草原那达慕大会,草原已是汽车的天堂,连马儿都是坐着汽车来的,随之所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

  2011年,武当山景区。作为中国道教名山,武当山历代都是道场重地,1994年武当山道观建筑群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逍遥谷景区定时喷人工烟雾,营造着仙气氤氲的效果,由于刚下过雨,游客不多。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自然景区的三化问题(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提出了警示。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春节、“五一”和“十一”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每年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而每个长假掀起的旅游消费热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称为“黄金周”。在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多年被抑制的消费需求被释放,据有关统计,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接下来的2000年春节,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全国旅游花费约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六分之一。当年的“五一”长假,全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迅速攀升至4600万人次,旅游收入已达181亿元。一场持续至今的旅游盛宴由此拉开大幕。

  超过预期的“黄金周”

  国务院当年的初衷是想通过促进国内旅游,刺激消费,从而拉动国内经济。15年过去了,可以说“黄金周”的作用已远超当时的预估,也由此带来了很多新问题。

  追溯“黄金周”的名称本身,其实并非我们国人的首创,上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公司将过年和盂兰盆节期间的假期,称作是电影放映的“黄金周”,再后来,“黄金周”才逐渐演变成了大型连休的叫法。不过即便在其发源地日本,“黄金周”也引来不少争议,主要在于激增的客流为交通及接待能力带来很大压力。

  面目各异但本质上大同小异的旅游景区也是诠释全球化最好的视觉范例,当你的双脚正踏在水泥复制的元阳梯田上,十有八九抬头便能看见缩小的埃菲尔铁塔模型,更多西方的方式被借鉴过来,主题乐园、微缩景观、V字手势随处可见,同时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背景也在旅游中变形为游遍神州、文化之旅等快捷方式,真正的民俗、宗教日渐式微,取而代之以伪民俗与伪宗教,一切可能的元素都被旅游业挖掘出来,结果是真迹日渐稀少、复制品随处可见,从西藏到新疆,从泸沽湖到九寨沟,越是神秘美丽的地方,如今越是拥挤,各种问题开始显现,景区拥堵、游客滞留、环境恶化、垃圾满地……。在730处世界文化遗产中,其中有近30处在中国,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些官员并不希望更多的中国文化遗产上榜,申遗一旦成功往往导致这些原有的文化遗产的状况恶化、房地产投机热以及当地贫困百姓的外迁或者边缘化。这一切连同那些被时下行政与权利催生出的奇异景观,一同构筑了我们身处其中的庞大迷宫。旅行不再是神秘的探险,只是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快速移动,距离也不是问题,游客们坐着先进的交通工具,从最冷的地方到最热的地方,或者相反。

  发展之后的反思

  旅游景观既是现实中的一部分,同时又与现实并行,甚至僭越现实本身,形成另一种自成系统与指令的超现实版本。在此系统中,摹本胜过原型,逼真取代了真实本身,景点的标识指挥着心灵的率性,到此一游代替了传统上对山水的敬仰和凝视,对符号化景致的追逐反而对真正的自然视而不见,这一切最终呈现为符合当代大众文化特征的一种相反而矛盾的心态——匆忙与耽溺,在有限时间里试图游遍每个景点的匆忙与周期性反复耽溺于观光的心态相互交错,旅游景点更像一个暂时的乌托邦,流连于幻象和奇景使人们忘记现实本身而变得稚气,近乎雷同的旅游方式伴随着每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而这更像是当下必经的一个初级阶段,因为人们都需要一个虚幻的乐园来对抗有着缺憾的现实,尽管那廉价而不真实。但是在快乐地从景区的入口进去之后,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体验到出口的失落,旅游迷宫的本身依然是社会的缩影,国人的娱乐方式、审美取向、人际关系以及公共意识等,在此一一得到展现。

  近几年,“黄金周”长假存废问题争议一直不断,随着近年人们(尤其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改变,国内游已经不能满足更高的消费需求,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国人更加富有之外,各地对于旅游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环境恶化、门票涨价等问题,导致一些境外游的性价比相比国内要更高,有钱阶层以及一部分中产阶级的旅游消费大量转移到国外,据之前报道,目前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已超过8000万人次,位居全球第三,对世界旅游市场贡献超过7%。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城集团首席顾问任克雷,也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反思商业”的提案。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