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8个月,8台近40场莎士比亚戏剧相继登陆国家大剧院“致敬!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永恒的艺术话题
话剧《麦克白后传》剧照
大卫·格里格创作的话剧《麦克白后传》被认为表达了人类在战乱后重建一片狼藉的家园的勇敢尝试,虽灵感来源于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却具有极强的时代性。这部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和苏格兰国家剧院联合制作的话剧,4月22日至23日登上了国家大剧院舞台,也拉开了大剧院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致敬!莎士比亚”系列演出的帷幕。
从4月22日至11月30日,8台近40场莎士比亚相关演出相继呈献,囊括了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苏格兰国家剧院、美国洛杉矶演员班剧团、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国内外8大艺术院团。它的起始点恰逢世界读书日,又以在英伦剧坛炙手可热的剧作家大卫·格里格的《麦克白后传》彰显其莎士比亚对于当代的价值,无论是“阅读”还是“观看”莎士比亚,都给人们带来许多期待。在此前后,英国伦敦也举办了近40场莎士比亚纪念活动演出,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纪念莎翁的热潮。
“莎士比亚”是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
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戏剧精神对中国的影响至为深远。19世纪中后期起,莎士比亚的名字出现在了林则徐主持编纂的《四洲志》中,其剧作也陆续传入中国;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林纾、魏易用文言文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完整译本;1913年,新民社在上海以“幕表戏”形式演出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1921年,田汉发表译作《哈孟雷特》,成为第一个用白话文翻译莎翁剧作的人;后来,又出现了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等多个莎士比亚剧作的翻译版本……一百多年过去,在一代代中国文人、学者、戏剧界人士的努力开拓之下,莎士比亚在中国的声望与日俱增,而普通中国人与莎翁的距离也是逐步密切,对其剧作保持着持续的喜爱。
中外之间有关莎士比亚的戏剧交往时有发生。2011年,英国老维克剧团来京上演莎翁戏剧《理查三世》引发轰动;2012年,英国普罗派拉莎士比亚剧团则带来了《亨利五世》与《冬天的故事》;而中国导演王晓鹰执导的《理查三世》,大胆融入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也成为近年来重要的戏剧事件。此次国家大剧院“致敬!莎士比亚”系列演出在策划上可谓匠心独具:开幕大戏《麦克白后传》大胆续写并解构经典,而11月底收尾的《仲夏夜之梦》原汁原味复古呈现,中间则穿插呈现《驯悍记》《大将军寇流兰》《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形态各异的莎翁经典。国家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戏剧家徐晓钟表示,莎士比亚戏剧不仅是人类戏剧的无尽宝藏,也是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随着中外戏剧交流的增多,国外剧团不断到中国演出莎剧,中国人导演的莎剧也开始步入了欧美的剧场。
八台大戏演绎不同风格
此次系列演出推出的八台大戏,既有话剧也有歌剧,演员有正统英伦戏剧舞台的老戏骨,也有国内的知名演员,在保持莎士比亚关注人性的精神之外,风格可谓多种多样。《麦克白后传》对于历史和人性的现代解读,北京人艺版《大将军寇流兰》对莎士比亚晚年作品的挖掘和摇滚风,上话版《驯悍记》把故事背景放置到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上海的历史重构,三拓旗剧社肢体剧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对于肢体语言的开放探索,美国洛杉矶演员班剧团和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分别带来的“美版”和“欧版”《仲夏夜之梦》演绎奇幻与正统等等,这种多元化的风格展示,为观众描绘了一幅莎士比亚戏剧的当代图景。
话剧《大将军寇流兰》主演、著名演员濮存昕笑言,自己一路从忧郁王子哈姆雷特走到了悲壮英雄大将军寇流兰,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说贯穿了自己的艺术生命,“莎士比亚真的了不起,他是全人类的财富,不仅仅属于英国,也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他作品中的诗意与气魄不应该被禁锢在固有模式中,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在保证莎士比亚戏剧完整性的同时,时刻不忘记自己作为后人自由进入的权利。前提是,我一定要尊重这部作品、尊重它所带给我的真诚的感受”。话剧《麦克白后传》主演赛奥汉·雷门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莎士比亚的原作《麦克白》是一部非常宏大、引人入胜的戏,这部后传则给了我们一个绝对崭新的视角。
此次给中国观众带来特别惊喜的,不得不提到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饰演安迪的国际明星——蒂姆·罗宾斯。这位戛纳、奥斯卡、金球等多个重磅级电影奖项的获得者,虽然收获无数影迷的崇拜,却更喜欢别人用“洛杉矶演员班剧团导演与艺术总监”来称呼他。在发布会现场,蒂姆·罗宾斯通过特别录制的视频向中国观众问好。6月10日至15日,他将通过执导的话剧《仲夏夜之梦》给观众带来“美式的幽默”。精灵、魔法、咒语等超现实元素,加上舞蹈、原创音乐等琳琅缤纷的表现手法,将呈现一出不一样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说到莎士比亚,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三一律和魅力蒙太奇。但在450年后,莎士比亚依然魅力不减,他的作品持续上演,他的戏剧编剧手法被一再挖掘又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换句话说,现在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莎士比亚,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早已汗牛充栋,关于他受欧洲文艺复兴及其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论述也比比皆是。本次系列演出形象代言人、青年演员喻恩泰曾留学英国学习戏剧,他说:“作为一名演员,我能深深体会到莎士比亚剧作中那对于人类艺术真实性追求的目标。莎士比亚告诉我们,不是艺术高于生活,而是生活高于艺术。不要以为一个演员在台上演出,就只是他一个人在表演,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句话暗合了保加利亚国立戏剧学院教授普拉曼·马尔科夫在其著作《莎士比亚为何能在当代戏剧界保持最前沿甚至超前地位?》中的说法——在兼收并蓄的剧本创作中,莎士比亚其实已超越了编剧的工作范畴,给剧本的舞台呈现注入了许多导演、表演乃至舞美的成分。或许,综合表导演正是莎士比亚留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