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南嶺梅 畫梅須具梅氣骨

2014-04-29
来源:香港商报 杜潔菡

《南粤早春梅先开》

  一生愛梅的畫家南嶺梅,在古色古香的深圳龍崗區的文博宮里開了一間名為「梅苑」的藝術館,為粵港愛梅之人提供一處雅致的藝術鑒賞交流與休镕文化空間。受畫家邀請,本報記者近日走訪「梅苑」,賞梅的高格逸韻,聽畫家分享他在畫梅之路上的探索與藝術感悟。香港商報記者 杜潔菡

  折取一枝聊與贈

  從11歲拿起畫筆,南嶺梅畫了65年梅花。他之愛梅,既是喜它的高潔之氣,也是欣賞它「先眾芳而花,先天下而春」的孤傲,更是因為梅花繫著的鄉情。

  今年76歲的南嶺梅,至今尤記得兒時與父親從印度歸國后在家鄉梅州度過的那一段有梅為伴的美好時光。「梅州南嶺下,是梅的故鄉,也是我的故鄉。我八歲才第一次在那里見到了梅花,自此情有獨鍾,到現在都還能回憶那花蕊在微風中顫動的模樣,還能感受到第一次聞到淡淡梅香的驚奇。在梅州生活的十年間,每值隆冬,校園里梅花盛開時,我總要偷偷折一枝回家,插入瓶中觀賞。」南嶺梅說。

  1957年,19歲的南嶺梅跟隨親戚到山西太原謀生,干起了工藝美術行當。離開了家鄉,他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更加深厚,只能以一隻畫筆來紓解。就這樣在自學中不斷練習,竟也漸漸在同行中有了名氣。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朋友的引薦下,南嶺梅拜書畫名家董壽平為師,從此更名「南嶺梅」,成為一名職業畫家。再后來,他從南到北開了大大小小上百次畫展,他創作的梅畫為美國、法國、印尼、西班牙等多國大使館、多國政要和僑團僑領所珍藏。

  如今,南嶺梅已不需要推廣自己的名氣了,但浮躁的社會和畫界讓他更警覺有義務傳播梅的人文精神和畫梅的藝術,於是,就有了「梅苑」藝術館。他援引清代梅州詩人梁少玉的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小陽春信到誰家,幾日開來影未斜;折取一枝聊與贈,瓶中莫作等镕花。」

《一树红梅向日开》

  惟願山梅自在開

  南嶺梅計劃在梅苑不定期舉辦書友會、畫友會與詩友會等活動,將之打造成一個藝術鑒賞交流與休閒文化的空間。

  藝術館里展示了他的多幅梅花畫作,題材、形式豐富多彩,紅梅、黃梅、墨梅、雪梅等在他筆下或深或淡,氣韻生動。他告訴記者,為了觀察梅的神態姿韻,了解梅的習性特點,他多次到無錫、孤山、香雪海去看梅、賞梅,反覆嘗試著表現梅花在風、雨、冰、雪、霧、夜中的種種變化,試圖讓自己的作品更具有文學性與原創性。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曾評價說:「世人畫梅者眾多,而能得梅花之精神氣質者寡。南嶺梅先生追求『山梅自在開』的藝術境界。筆下的梅花,色澤鮮豔而不妖,用筆厚重而不滯,構圖飽滿,開合有致,為觀者傳遞了梅花那種『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動人神采,可以說是一曲時聞時新的紅梅贊歌。」原山西省美協主席、著名畫家姚天沐評南嶺梅:「縱觀其作品,覺其用筆雄健,拙重中寓有空靈,筆墨、構圖、布局皆有新意,無悖傳統而自出機杼。梅品、梅韻格調甚高,顯示出畫家辛勤的創作實踐和不懈的藝術追求。」

  記者留意到,藝術館內的大部分梅畫都題上了南嶺梅自己創作的詩。而且,他一般用的是行草,筆畫遒勁而有法度,飄逸流暢。每篇題款都是一篇賞心悅目的書法作品,與畫作相得益彰,顯示出他在詩書方面也都有著較高的造詣。南嶺梅說:「一個畫家除了具備駕馭筆墨的能力外,還要善於不斷提升藝品和人品的綜合素養,以臻化境。」

  清氣胸中藏

  與畫家交談得越久,越能明白他為何鍾情於梅。76歲的南嶺梅時常上網瀏覽新聞并針砭時弊。在他的博客中,評抄襲,「為什麼這些人如此罔顧別人的著作權益?缺乏的就是兩個字:人格。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一些人在物慾橫流中道德淪喪,迷失了自己,美術界也不能免俗……但是,人品,畫品永遠是應該堅守的底線。」評收藏風,「有一年我在順德辦個展,當地一位愛好收藏字畫的朋友邀我到家里看看他的收藏。當我看到他所最引以為豪的古字畫都是些拙劣的贗品時,只好直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我看他一臉的不高興,口里卻說這些古畫不可能是假的。人家花了大價錢買下來的寶貝,因為你一句話就變成了垃圾,總是心有不甘。但是明知是假卻硬要說成真的,也不是我的性格。該死的假畫販子……」

  在藝術創作中認真地守護人品與畫品的南嶺梅,於生活中卻是一片慈心,對梅給他的創作靈感、對家鄉給的他人文滋養、對師友給他的鼓勵充滿感恩之心。作為回饋,南嶺梅多年來熱心慈善,陸續捐出了幾百萬元的畫作和捐款,援助災區和貧困山區。汶川地震時,曾捐出自己最好的40幅畫給廣東省慈善總會,價值100多萬元。他告訴記者:「我從來沒想過通過藝術成為萬元戶,我現在所有的財產和成就都是社會給予的,我也希望能力所能及地回饋社會。」

  老畫家在藝術創作中的自我要求與情懷,或許可對當下畫壇的后學者有所啟示。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